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清代诗人黄仲则(2)

时间:2013-05-05 10:06来源:未知 作者:周俊炜
17岁,仲则通过了考试,成为常州府学的附生。

      17岁,仲则通过了考试,成为常州府学的附生。府学和州、县学统称为儒学,是区别于私塾的官学。学生分为三等,廪生、增生、附生。廪生是官费生,每年供给“廪饩银”;增生是普通生,附生是刚入学的新生。生员每年都要考试,目的是奖勤罚懒,不让其怠误学业,考得好则可以“补廪”,也就是升级。是一种积极的上行机制。但仲则似乎并不感兴趣,并没有在学习中有所建树。章学诚曾称他为“黄廪膳景仁”,是给他戴高帽子。他很少参加由学使(省官员)主持的岁试,从未升级补廪,一直处于新生等次。但他那时才名远扬,没把官学的条规制度放在眼中,旁人视他为天才,也不敢用对待“差生”的势利眼看他。这种放纵导致他对时文的厌倦,功夫和精力放在了作诗上。

  第二年他去了龙城书院,与一班儿时的伙伴成了同窗。在一次去江阴赴考的船上,借得了洪亮吉的一册汉魏乐府诗集,读后如梦方醒,知道世上还有如此与自己意气相契的东西。略一试笔,竟让洪亮吉十分叹赏,惊为天人。随即两人订交,成为割头换颈根的兄弟。其中不仅有赤卵朋友的交情,也有书院同窗的情谊,更有对才高八斗的小弟的佩服。洪亮吉曾以仲则的例子讲述诗的奥妙:“诗定不关学,沧浪之言,吾信矣。”是说诗不是学到的,是靠天资而成的,严羽的话我信。

  在龙城书院,他遇见了一生中第一个重要的老师,邵齐焘。龙城书院是明代隆庆年间所建,是常州八邑子弟的读书之所。潘恂任常州知府后,对书院重新进行了整顿,提供了经费,修订了制度,把学生择优汰劣,严格管理,抓学习,抓考试,还通过各种关系请来好老师,邵齐焘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常熟人,乾隆七年的进士,官至翰林编修。老先生是个识才的人,非常欣赏仲则和洪亮吉的才能,“岁丁亥,戊子,邵先生主龙城书院讲习,余偕黄君景仁受业焉,先生呼之为‘二俊’”。(洪亮吉)一个头发斑白的老头这么称呼两个小毛孩,当然会引起其他小家伙们的妒意,但因为这俩小子实在出色,“众忌之而无以毁也。”(左辅)

  邵先生对仲则的帮助不仅是专业上的,还是全方位的,目标、方法、价值观,乃至身体健康。他勉励仲则:“生身一为士,千载悲不遇。所籍观诗书,聊以永其趣。”“家贫士之常,学贫古所虑。”一个读书人能否遇到好机遇是不一定的,但认真读书却是必须的;家中贫穷是读书人的平常事,学问贫乏才是读书人要担忧的事。“努力年少时,白日不留驻”是另一版本的“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他在看了仲则的诗后,赞叹之余又写到:“盖以汉镛(仲则)质材之美,而充之以学,其所造岂可量占?然以其体弱多病,又不欲其汲汲发愤以罢撇其精神,而弟劝以博观泛览,悠游而自得焉,则与进学养身均有助矣。”如果仲则能以个人天赋再加以后天努力,成就将是不可估量的。但因其身体不好,并不想让他在学习上劳累过度,所以劝他随心所欲地阅读、游览即可,对长进学识和增强体质都有帮助。邵先生的关心兼具着严父慈母的特点,这对童年就缺乏父爱的仲则真是春风雨露,或许,情感上的获取还要大于学业上的帮助。仲则说:“我生受恩处,虞山首屈指。我愧视犹父,视我实如子。”

  但两年后,迫于生计,仲则离开了龙城书院。不多久,邵先生也去世了。没有了知音,仲则说:“公卒,益无有知之者,乃为浪游。”

  三年间,他去了四明山、钱塘江、黄山,并由安徽去湖南,登衡山、游洞庭,再涉长江而归。他写了大量的诗,是创作的一个高峰期。但此时,家中更为贫困,他只能回家后再离家,去作“负米游”。其中,他两次应江南乡试(1770年、1771年),均未成。

  他去了安徽天平知府沈业富处。沈业富,江苏高邮人,乾隆十九年进士,“爱才乐育,培养气类,殆于性命休戚其间。官翰林,不通贽谒,而与后生末学,有一艺之长,则称道不去口实。”仲则在那里辅导沈公子在廷的诗文课,与沈在廷成了好友,还结识了一帮才识之士,如后来赫赫有名的章学诚、汪中、顾九苞等。他们“初未为人识,先生(沈业富)望气先识”。

  1771年底,著名学者、安徽学政朱筠巡视天平,拜访同年沈业富,听说仲则正在沈幕,便投了拜帖,仲则随即赶来,以弟子礼拜见朱大人,并成了他的幕宾。朱是个好好先生,不摆架子,却也不长于管理,幕宾们多有矛盾,“先生性宽仁,不能御下。”(洪亮吉)仲则在朱幕三年多,终因与幕宾们的龃龉而断然离去。其后,朱先生也因为门生出了问题而被贬职调去京城。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