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访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领域泰斗承继成教授

时间:2013-07-02 10:52来源:未知 作者:沈向阳
83岁的承继成是我国遥感技术应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学术泰斗和奠基人之一。

       83岁的承继成是我国遥感技术应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学术泰斗和奠基人之一。凡听过他上课的北大学子,都会记得这一幕:

  讲课至兴头,承教授生怕他的“常州普通话”无法表述得更清晰,就会转过身去在黑板上重新板书一遍。一节课下来,身材颀长的承继成身后,潇洒的板书已布满了整整一黑板。

  初夏的北京飘着细雨。在蓝旗营老人的寓所,听他一口熟稔的家乡话,喝着江南的清茗,不由得教人生出“京华若现江南梦”的恍惚。

  目光投向更寥廓的远处

  1930年8月7日,武进三河口牟家村的承姓中医世家又添人丁。曾是前清最后一批秀才的承柳塘希望自己的孙辈能“继悬壶济世之能而成良医”,遂为其取名“继成”。

  江南小村的绿荫下、运河沿岸的街肆间,承继成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一直没有离开过三河口,“牟家村小学、三河口的延陵中学……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清清爽爽印在我脑子里。”

  百万大军渡江前的1948年,承继成考进了省立常州中学。在这里,他目睹了这座城市政权交替时各色人等的焦灼和欣喜。1951年,承继成完成高中学业考入南京大学地理系。本科阶段刚结束,他又告别古城南京,被选派到北京学习一年的俄语。1956年,肩负着新中国的期待,承继成被选送到苏联的莫斯科大学攻读地理博士学位。在莫斯科,他认识了同在苏联留学的唐瞻珠,并结成了终身伴侣。

  在苏联,承继成学的是航空摄影,如期获得博士学位归国后,1961年开始任教于北大。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地理学在北大的批判热潮中遭到被“砸烂”的厄运,被当作是“脱离实际”的学科,列入“应取消的专业”。

  但承继成始终相信,国家不可能一直这么乱下去。“政治肥皂剧”泡沫一般破了一泡又冒一泡。隐在舞台的背后,貌似逍遥的承继成却早已把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那时,他惊讶地发现,国外遥感技术已出现在地理学中,有被广泛应用的新趋向。

  时不我待,“必须把目光投向更寥廓的远处。”从1974年起,查阅资料、密切关注国外相关研究动态、筹备培训计划……承继成悄然开始了自己的准备。

  有卫星遥感技术,何惧“浮云遮望眼”

  经过1974年一年的紧张准备,承继成和中科院资深院士陈述彭先生等人一起,开始为国家引进和推广国际上最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应用”。

  他们在北大及校外举办了多期“卫星遥感应用培训班”,每期培训时间为两个月,共培训了3000多人。这些受训对象后来大都成为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其中许多人在国防科技战线作出了杰出贡献。

  后来,陈述彭先生带队去昆明,培训“航空遥感技术”。而承继成则带队去山西,进行“卫星遥感农业应用的实验”,并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组织了全国经验推广,当时影响很大。

  承继成教授告诉记者,遥感是在远离目标、与目标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判定、测量并分析目标的性质。而卫星遥感技术是以人造地球卫星作为遥感平台的各种遥感技术系统的统称,主要是利用卫星对地球和低层大气进行光学和电子探测。

  “有了卫星遥感技术,就再也‘不畏浮云遮望眼’了。”承继成教授介绍说,“目前,遥感技术是正在飞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它已经形成的信息网络正时时刻刻、源源不断地向人们提供大量的科学数据和动态信息。”

  作为国家遥感中心、亚洲遥感协会的创始人之一,承继成在卫星遥感、空间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均作出了创造性贡献。1985年,在许多高校还不清晰基本概念的情形下,承教授在北大首先开设了国内第一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并首次开发了“微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赢得国内外同行一片赞许。

  三尺讲台几十年,承继成培养了大量人才。在北大,这位欧亚科学院院士出版了《数字地球导论》等多部有关地理和遥感的专著,也培养了大批科研人员,他的弟子们也大多成为业内翘楚。而他自己却未曾须臾停下科研的脚步:近年,他又提出了“确定性、不确定性并存与不对称”科学新思维,在地球科学信息化的理论与方法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若干专著,引起学界热切关注。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