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访“作物遗传育种学”泰斗刘大钧院士(2)

时间:2013-09-10 09:08来源:未知 作者:沈向阳
他和陈佩度教授等建立的精确鉴定栽培小麦中外源染色质的技术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他培育的小麦品种宁麦3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推广,5年增

  他和陈佩度教授等建立的精确鉴定栽培小麦中外源染色质的技术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他培育的小麦品种“宁麦3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推广,5年增产10亿多斤……

  刘大钧所从事的许多研究,都堪称是“在我国小麦育种实践中开创了先例”。

  “育人”似“育种”

  刘大钧不仅是一名学者,而且还是一位农业教育家。

  他1981年担任南京农学院副院长,1983年任院长。学校更名后,被任命为南京农业大学校长,连续从事高校行政和管理工作达10年之久。担任校领导初期,正值南京农学院由国务院批准在原址复校不久,工作千头万绪,但同事们评价说,“他能抓大事”。

  他为学校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重视端正办学思想,培养良好的校风。在他任校长期间,学校从11个本科专业发展到20个本科与8个专科专业,拥有17个博士点、32个硕士点、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为学校迎接“八五”“九五”规划的挑战和进入“211工程”打下了良好与坚实的基础。

  他虽然专攻植物遗传育种专业,但作为一校之长,又必须关心整个农业生产、科技与教育的发展。刘大钧是那种知人善任、唯才是举的领导,在挑选学科带头人时,他总是强调“德才兼备和为人治学方面的成熟程度”。现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就是在刘大钧主政南农大期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并逐步走上领导岗位的。

  刘大钧特别善于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授难以理解的内容,治学严谨的他,深受学生爱戴。已是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的刘宝教授说:“在南京农业大学读博士研究生时,我的导师刘大钧院士的为师之道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当时是校长,行政事务繁多,但在我记忆中,每周一次的seminar(研究生班讨论),他很少缺席。我现在培养研究生的很多方面,都受到导师的深刻影响。”

  作为学科带头人和项目主持人,刘大钧还特别善于调动科研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正像他2003年12月为家乡的常工院题词时说的那样:“治学无异为人,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源于继承,团队蕴育精英。”他领导的学术梯队基础好、学风正,敬业勤奋、富有合作与开拓精神,承担了包括国家“863”、“973”和国际合作等重大项目,先后培养了21名博士、34名硕士,他们大部分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还是国内外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学科带头人、国家攻关与“863”项目的主持人。

  至今仍有“南农”弟子骄傲地感慨,“想当年,棉花领域的潘家驹、小麦领域的刘大钧、水稻领域的朱立宏、大豆领域的盖钧镒等等,都是各自领域有名气的大家。”而“南农”也以“做国家大课题、破发展大难题、解社会大问题”的博大襟怀,走出一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的新路。

  而在知名作物遗传育种专家程顺和院士眼中,刘大钧教授是这样“一位非常直爽、思维深邃的学者。他思考与剖析现实问题非常有深度,无论在实验室操作或在田间观察选种,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文/ 沈向阳)

  

  刘大钧简介

  江苏常州人,1926年7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9年8月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55年赴前苏联留学,1959年获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生物科学副博士学位。1960年回国至今,一直在南京农业大学工作,历任系主任、副院长、院长、校长兼研究院院长等职,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副组长,农业部科技委常委,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兼植物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副理事长,《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作物学报》编委,《遗传学报》、《遗传》副主编等。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