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严而不厉——访我国刑法学泰斗储槐植教授(2)

时间:2014-05-21 08:09来源:未知 作者:沈向阳
2003年,在一场专门为储槐植举办的高端论坛上,他作了一次有关刑事一体化的主旨报告。这是我国刑法学界迄今为止举办的唯一一次以个人学术观点为题

  2003年,在一场专门为储槐植举办的高端论坛上,他作了一次有关“刑事一体化”的主旨报告。这是我国刑法学界迄今为止举办的唯一一次以个人学术观点为题的专门性学术讨论会。

  在主旨报告中,储槐植在他首先提出刑事一体化命题差不多15年后,再次对刑事一体化思想作了权威阐述。从介绍、引入美国的刑法学说,到消化、重新形成自己独特的刑法思想,储槐植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学术道路。诸多法学界权威认为:“储槐植教授在人届中年的时候才重返法学界,却能够老树新枝,夺人耳目。这是令人惊叹的。”

  有意思的是,这次学术论坛,缘于储槐植的弟子们一次被其婉拒的70祝寿。恢复高考后的北大法律系,涌现出许多优秀学子,他们都深深感怀储老师的培育之恩。那年,弟子们商量为老师隆重举办一次祝寿活动,但储老一再以“内容重于形式”而拒绝。一些早已成为国内法学界中流砥柱的弟子,就用学术论坛的形式向老师表达了一份敬意。

  温和而执着

  著名法学家、《中外法学》杂志主编梁根林教授说:“先生是我们弟子心中敬爱有加、亲密无间的良师益友。”

  梁根林教授是储槐植的得意门生,在他眼里,“先生毕生真正在意的是,身为学者能否为这个世界贡献些许学术思想”。北大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教授觉得他“已经真正达到了大度能容天下一切难容之事,笑看人间一切宠辱是非的超然境界”。

  历经20年“劳其筋骨、磨其心智”历练的储槐植先生,没有被磨难压垮,反而在刑法学、犯罪学、监狱学、刑事政策等领域纵横驰骋,提出了许多具有独特学术标签的法学思想,特别是创造性地提出了极具价值的“刑事一体化”思想和作为刑法改革基本方向的刑法结构“严而不厉”思想……这一切,需要何等的意志。

  陈兴良教授现在是中国刑法学界的“带头大哥”,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前辈,称储槐植先生这些年的尝试,其实是在“竭力倡导与建构以一种现实社会关心与终极人文关怀为底蕴的、以促进学科建设与学术成长为目标的一体化的刑事法学研究模式”。

  虽然储槐植的“刑事一体化”已经被视为一座法学思想丰碑,但老先生依然在持续关注着刑法学发展的动态与实践。他许多观点不仅得到法学界的认同,更为司法实务界特别是国家立法部门高度认可。在他发表了“严而不厉”观点之后的20多年,我国的刑事立法经历了由“厉而不严”向“严而不厉”的渐变。法律界人士认为,“储槐植教授对我国刑法体系与刑法结构的完善做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

  思与时转,储槐植一直没有停止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高,储老虽然已经写不动数万言的长篇大论,但他时有千言左右的短文问世,并以报刊为主要言说平台。这些短文虽简短,其意却深长,并以思想性、理念性而见长。他在刑法契约化、死刑的司法控制、劳动教养的合理性等话题上,都勇于直抒己见,思路之奇特、结论之奇妙,常让人拍案叫绝。耄耋之年的储槐植,学术想象力依然丰富、逻辑贯穿能力丝毫未减。

  慢条斯理的储槐植,一口略带常州乡音的普通话,令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陈兴良教授眼中的储槐植是这样的:“他与人为善、不党不朋,以学术而自乐,以思想而自娱,不愧为一个纯粹的学者。在他的温和性情中,又分明看得见他思想上的执着。”(文/沈向阳)

  储槐植简介

  我国刑法学泰斗,北大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33年出生于武进夏溪。先后就学于夏溪小学、夏溪中学、省常中。1955年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后进入北大法律系任教,是当时北大法律系里最年轻的教师。

  他刑法思想深邃、富含哲理,是“严而不厉”、“刑事一体化”等思想的首倡者,对中国刑法学的研究方法、刑事学科的设置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还积极参加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活动,参与了监狱法、国家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的起草、咨询工作,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修订更是融入了他多年心血。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