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王琰如女士与“常州饼”

时间:2015-02-08 10:38来源:未知 作者:李开明
我岳母年轻时有一好友王琰如,武进百丈人,为台湾知名女作家。在其伯母严厉苛求下,王琰如烧得一手好菜,特别是做烤饼的技艺日臻完美,居然成为日后社交生涯的一大利器。

     我岳母年轻时有一好友王琰如,武进百丈人,为台湾知名女作家,曾长期担任台湾省妇女写作协会干事长。她从小过继给其伯父,伯父为百丈锦货店老板,家道殷实,嗜美食,伯母厨艺精湛。在其伯母严厉苛求下,王琰如烧得一手好菜,特别是做烤饼的技艺日臻完美,居然成为日后社交生涯的一大利器。

  烤饼作为常州的特色小吃,已几为人所忘。烤饼制作过程繁复,先和面,再制坯,然后包馅。馅基本为菜肉馅、韭菜馅,也有用南瓜丝作馅的。包好馅后,在案几上轻轻按压成满月状,然后两面撒上黑芝麻。饼的形状越大,且皮不破、馅不露为上乘,技艺高超者,饼的直径可达30公分以上。饼做好后,在铁锅上烘焙至半熟,即大功告成。食用时,两面淋油,再上铁锅烘烤,烘烤时间按个人喜好而定。

  常武地区的风俗是中秋节晚餐吃烤饼赏月,寓意为花好月圆,合家团圆。老一辈的家庭主妇,几乎都能制作烤饼。而且,制作烤饼的技艺,几乎成为验证某家主妇能干与否的试金石。

  我儿时对烤饼情有独钟。特别是母亲做的韭菜饼,用韭菜切成末,再加上切细的生板猪油块,烘熟后一股特有的香味穿透脑门,轻轻一咬,脂香满口,令人大块朵颐,其味永生难忘。

  然而,那时物质供应匮乏,粮、油、肉等都是定量供应,特别是生板猪油一票难求,平时要想吃上一顿像样的烤饼,实属奢望。

  虽然烤饼在常武地区老百姓中有非常深厚广泛的情结,然终未能在餐饮行业登堂入室。究其原因有两:一是群众基础实在广泛,农村妇女几乎人人会做,被认作是下里巴人,登不得大雅之堂。二是烤饼虽然人人会做,但要做好也非易事,且制作过程较为复杂费时,故未能发扬光大。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道下里巴人的小吃,早在五六十年前就已饮誉海外,使众多名人、政要趋之若鹜。

  解放前夕,王琰如随丈夫去台。始时,生活艰辛,但王女士博闻强记,聪明好学,加之其阅历颇丰,抗战时期一直在奉化工作,与蒋家核心人物多有交集,目睹蒋老夫人遭日机轰炸罹难。有此经历,她开始写作,小试牛刀,便一举成名。未几,众望所归,当选为台湾省妇女写作协会干事长。当时,台湾省女作家每月去台北市开一次联谊会,会后必是轮流做东聚餐。王琰如的家宴则是大家期盼已久、欢呼雀跃的盛宴。王琰如生性豪爽、好客,每每极尽地主之谊,常州地方菜做得淋漓尽致,众人大呼过瘾。特别是最后的烤饼,一定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上,直至众位名流抚腹不能方才罢休。台湾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琼瑶、三毛等均被烤饼的美味折服。王琰如女士多次在她的著作中将烤饼命名为“常州饼”。

  上世纪60年代,王琰如随夫去非洲利比亚“台湾大使馆”工作,聚会时烤饼便成为招待来宾的压轴戏。此时,王琰如必定自豪地向宾客介绍,这是她家乡的美食——“常州饼”。

  烤饼,这道寻常的常州小吃,估计年轻人再也不会去学,不会去做了,真怕一旦失传,后继无人。目前,我的老家奔牛地区烤饼做得最好的恐怕是中街的陈女士,她做的烤饼大小划一,厚薄均匀,如流水线下的工艺品。烤饼能做到如此,也堪称一绝。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