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宝脚下的那块3000多亩的土地,就是他最倾心的“作品”——宝盛园。
长宝其人 常州盛士达集团公司董事长、世界盆景友好联盟中国区主席、常州宝盛园园长……一连串的头衔后面,是同一个人——辛长宝。 吃山东杂粮,一口上海话,步入耳顺之年的辛长宝,在常州生活了46年。 1995年,靠着东借西挪的5万元,辛长宝走上了自己的传奇商业之路。他的盛士达从一家生产汽车空调的小公司,发展为目前拥有11家公司的集团型企业,产品涉及制造、电子、医药、农业和旅游休闲等。 新传奇很快又开始续写。新世纪前夕,他把重心从企业转向了收藏。起头是在戚墅堰造了幢别墅,看着院子空落落的,长宝跑到了徽派盆景发源地歙县卖花渔村,买下了整整一个院子的盆景。渐渐的,这些填院子的盆盆罐罐,让他上了心。 一次盆栽大会上,一位盆景业者一句“你的这些算不上真正盆景,只好当柴火烧烧”,让他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盆景收藏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辛长宝的哲学。从此,他精挑细选,非好盆景不要,日本和台湾盆景半成品,哪怕是十多万元一盆,他也会一下子买上一二十盆。 长宝收藏的盆景,在世界上有着很高知名度。而盆景收藏更激发了长宝的收藏热情。从盆景到奇石、再到雕刻、化石等,随着藏品越来越丰富,他的梦想也越来越清晰——要让更多的人,可以“分享”到这些藏品。 如今,只要不出差,白发苍苍的长宝都会从常州赶往茅山——常州宝盛园的所在地。宝盛园,将是他所有收藏的归宿,也将是他倾注心血最多的一件“作品”。 长宝是个怎样的人?看看这些人如是说—— 陈文娟:盆景园艺师,宝盛园副经理。辛长宝创业伊始,她就在盛士达工作。 我当初只是车间里一个普通工人,是老板给了我一个别人不可能有的平台,让我很早就接触了真正有艺术水准的盆景,让我发现自己还有这方面的喜好和潜力。有些人也喜欢盆景,但是几乎都是在闭门造车,比起这些人,自己实在是太幸运了。 老板特别具有市场洞察力,所以他能做十几个企业的舵手。他也有大魄力,所以会造宝盛园。别看老板在收藏上是大手笔,自己却不怎么舍得花钱,身上稍微像样的名牌衣服,都是老板娘给买的。出去吃饭剩下的,都要打包的。 钱俊谷: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为宝盛园设计艺术馆和自然博物馆。 我曾经参观过不少国家级博物馆,也参与过一些诸如黄山徽派艺术馆这样的省级博物馆设计。不得不说,看了辛先生的藏品,还是觉得“不得了”。 说实话,为辛先生设计挺累,他是个要求很高的人,也是个很认真的人。他的想法加上专家的意见,需要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修改,这样的辛苦肯定是值得的,基本成型的艺术馆中,仅仅是按美术史的线索感所进行的名画展示,肯定能在全国的美术馆中做出自己的特色。 凌宪松:广告策划人,4年前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辛长宝和他的藏品。 我接触过不少文化人和老总,辛总是其中挺特殊的一位。在博客里,我写过,“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时代才有了宝盛园的广博艺景,茅山拥有了宝盛园,才让人更多了一份留恋。” 其实一开始,我总想不通,怎么有人把钱当作彩纸一样挥挥洒洒?后来一天豁然开朗,辛总骨子里还是有着上海人的精明,他知道,自己是在把一堆纸变成风景,纸未必留得下来,风景是留下来了。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