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北海是我市档案局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不普通的是,2000年至今他收藏旧时器物3000多件,涉及家具、瓷器、古籍文献等,其中近百件为珍贵藏品,经拍卖行估价,目前市场价至少是入手价的10倍有余,最高者可达百万元。 11日,记者在邱北海家见识到他珍藏的宝贝。 一方长约7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1.5厘米,明代门字形淌水式白端砚(见上图),我市古玩高级鉴定师洪全庆评价其是一方民间极稀少的上品白端;一个高60厘米、腰径80厘米、瓶卷口的古井栏,经洪全庆判断,和茅山地区发现的南北朝时期石井栏在形制、材质多方面一致。 其中,白端砚是邱北海去年在自家楼下古玩店花100元淘得的,店老板无意中在工地捡到它,并不在意,而邱北海却通过观察、掂重、触摸,把它从满屋子古玩中挑拣出来。 碰到宝贝确实是运气,但“鉴宝”能力不是人人都有,如何炼就一双分辨器物真假高下的“火眼金睛”呢? 邱北海努力查阅收藏书籍文献,2008年到2010年间,他每月都到外地古镇去搜罗,还习惯每周必去文化市场,每到外地必先去当地博物馆,并且常常参加拍卖会交流藏品。 邱北海还痴迷在博物馆赏鉴古代器物,常常盯着一样揣摩大半天;有时候还要回头反复看,直到把真品典范熟记于心。到各地博物馆,也是有针对性、有拣选地看。正是跑得勤、看得细、品得精,才渐渐有了“一眼识宝”之能。 为了分享收藏经验,保存更多历史文化印记,2013年他和我市另外5名收藏至少30年的行家组成了一个专家鉴定团,多次为市民免费鉴定,走进社区举办公益讲课,并邀请国家级专家来我市授课6次,千余人次受益。(黄钰/文 尹丹蓓/摄)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