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宁先生(右)与本文作者探讨和田玉文化
王登宁先生来常州园外园宾馆大厅开“天缘玉都楼”玉石店已两年了,结识了常州收藏界、文博界许多有识人士。常州也有一批友人自从认识了王登宁先生,与王先生交上了朋友,更进一步了解了新疆、也爱上了新疆、爱上了新疆地方文化、爱上了新疆玉石,什么和田玉、金丝玉、密玉……并且蠢蠢欲动:今年8月底、9月初去新疆,去亲眼看看新疆。据说,那是新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俗话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 王登宁先生不抽烟,每次到他处,他都会亲自泡上一杯香喷喷的昆仑雪菊茶。昆仑雪菊茶源于新疆昆仑雪山3200米以上的雪域,它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美容养颜,并且能够有效地降血压、血脂……王登宁先生是新疆乃至全国的知名人士,特别是在玉石界赫赫有名。新疆是王登宁先生的第二故乡,新疆对他的影响是永远的、刻骨铭心的。 王登宁先生1950年3月生于江苏淮安,1956年随父支边到新疆库尔勒市生活。作为随军家属,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特别喜爱新疆各种少数民族语,他曾多次担任访问新疆汉族人的翻译。王登宁先生介绍: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而礼貌语言却都是共同的。不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还是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回族,大家在见面的时候都以右手抚胸,频频点头行礼,说声“萨拉姆”!萨拉姆包含“您好”、“向您问安”的意思,表达了尊敬别人的心情,无论在城市或乡村,到处都可以见到少数民族人民谦虚、恭敬、亲切相待的动人情景。 王登宁先生1971年光荣参军入伍,部队就在新疆军区独立师,在部队当了一名普通的炊事员。由于王登宁聪明好学、勤奋工作,很快被提干为连队司务长。 在部队,王登宁的另一兴趣爱好得到了充分发挥,那就是对新疆玉石的一种独特的情结。王登宁爱好玉石在部队也是出了名的,许多老首长纷纷拿出收藏的玉石请他鉴定。王登宁说:“没有对玉石的知晓,就不可能有对中华文明的真正了解,解开中华玉文化之谜的金钥匙就是和田玉。”王登宁还说:“好的玉石,可以归纳为四要素,即材质、造型、工艺、主题,这四个要素使玉石超越了其自然属性,它包蕴了人的精神、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 山川之精英讲的是材质美,每件玉器必须弄清它是透闪石还是翠玉,或是绿松石、玛瑙、蛇纹石、水晶等彩石玉,进一步还要探讨它的产地。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雕琢美和主题内容,以及影响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艺、社会诸因素。由于历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各不相同、千姿百态、竞相争艳…… 1983年王登宁先生转业到乌鲁木齐铁路设计院勘测队,因工作关系经常去铁路沿线勘探测试。新疆的铁路两边几乎都是没有人烟的戈壁滩,偶尔也会发现奇特的好石头,他会马上捡起来收藏,就这样越捡越多。为了搜集石头,王登宁的足迹几乎踏遍新疆大大小小的地方。在河边寻找奇石时,渴了就喝点河水,饿了就啃个干馕。沉沉的石头经常把他的肩膀都磨肿了,他在整个收藏过程中,可以说是历尽劳累,苦乐参半。他收藏奇石已到了近乎忘我的程度,为了收藏奇石,花多少钱他都舍得。讲起觅石过程中发生的一桩桩奇闻、一件件趣事,他开心地笑了起来。他说,他捡拾的不是石头,更多的是心里的那种愉悦感觉。 2001年王登宁办理了内退,开始了新的征程——成立“新疆天缘商贸有限公司”,将新疆和田玉文化走出新疆,面向全国。他先后在济南、北京、天津、徐州、汕头、常州等地设立颇具规模的门店,600多个玉饰品种、2万多件精美奇石让王登宁底气十足。他说:“我经营的不仅仅是玉石,其实是一种精神,一种意念,一种理想。”还说:“玉石与人最亲也最近。金钱是钱,钻石是价,而玉是有生命。信不信?握玉在手中,轻轻地抚摸再抚摸,就像抚摸自己光滑柔软的肌肤,你会发现玉是活的,有体温、有心跳、有温润水分,正和着你的思绪共鸣。千种玛瑙万种玉,玉不会辜负你丝丝缕缕的滋养,玉的美感源于此,终于此。”在王登宁的眼里,他的每一块玉石都是生命,都有故事,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十多年来,王登宁的玉石藏品多次获全国国际博览会金奖,其中有“军魂”、“彝族少女”、“白玉仙桃”、“仙人掌”、“和田玉仙桃”、“送子观音”、“春蚕”、“鸿运当头”……他的藏品数十件被史树青《奇石收藏入门百科》载用。同时,其他多本书中也有王登宁的奇石照片,他还被全国十多家奇石收藏协会聘为鉴定专家,多家媒体宣传了他传奇的“玉石人生”。并且两次到人民大会堂开会,受到人大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及其他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2014年,王登宁被常州市古行业协会选为副会长,他将为常州市古玩行业协会健康、诚信、壮大发展出谋献策,使常州市古玩行业协会面向全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文/张修民)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