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收藏名家 >

王建海:做个负责任的收藏者

时间:2015-07-21 10:11来源:未知 作者:墨雪
从事象牙浅刻四十余年,王建海擅刻古典山水、人物,刀法古朴典雅、清奇灵秀,金石味浓。代表作《村居野寺图》《夏圭墨韵》等斩获省市及全国的一系列奖项。

     

 

     1973年,17岁的王建海进入武进工艺雕刻厂当学徒,师从象牙浅刻名家杨雪芳,以刀代笔,开始了他漫长的雕刻生涯。农村孩子不怕苦,王建海起早贪黑苦练刀法,打下了扎实的传统浅刻基本功。手勤眼疾的他悟性高,很快就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小师傅,深得杨雪芳喜爱。如今,省级非遗象牙浅刻的4位传承人皆为杨雪芳徒弟,王建海是大师兄。

  从事象牙浅刻四十余年,王建海擅刻古典山水、人物,刀法古朴典雅、清奇灵秀,金石味浓。代表作《村居野寺图》《夏圭墨韵》《草堂碧泉图》《关山行旅图》等斩获省市及全国的一系列奖项。

  上世纪80年代,王建海开始从事行政工作,从车间主任到厂办主任到副厂长,繁杂的日常管理与经营,占据了他全部的时间和精力,他不得不暂时放下了手中的刻刀。失之桑榆收之东隅,经常出差,却成就了他的另一爱好——收藏。那时口袋里没多少钱,可每回去参加展览、交易会,王建海从不空着手回来,他打心眼里喜欢那些匠心独运、巧夺天工的艺术品。1996年企业转制,1997年王建海成立了自己的海海红木家具厂,随着工厂的发展,打好了物质基础的王建海开始一门心思收藏老犀角物件。这一玩就玩到了60岁,越玩越有劲,苦早已忘记,只剩下乐,乐在其中啊。

  其实刚开始收藏时,王建海什么都爱,玉器瓷器青铜器,来者不拒。慢慢地他发现,人不可能是全才,经反复推敲,他选择了犀角杯,也有本土专家“告诫”:这也是你们玩的啊?王建海觉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之一,犀牛角杯上有它特有的美学细节,它有分量、体态、气质,它可携、可藏、可赠,它是会呼吸和有灵性的,它染有主人的指纹和体温——人有人格,物有物品。另外,最特别也最为王建海看重的是对心性的熏陶和濡染,它鼓励目光的停留,支持一个人的从容、静气和定力。由于犀牛是受到《国际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保护的动物,近年来,王建海只专注于研究学习,和学者、收藏家交流犀牛角的历史文化。

  犀牛角是非常名贵的牙角料之一,比象牙更为稀有。在古代,它与夜光璧、明月珠相提并论。《战国策·楚策》曾载,楚王“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璧于秦王”。《汉书》记“南越王赵陀献文帝犀角十”。起源于中国的道教文化中八宝之一就有犀角。犀角的原始形状为圆锥体,易于雕成杯形,犀角杯曾在历史上风光无限,是历代帝王将相、富商巨贾、文人骚客用来炫耀的一种奢侈品。《红楼梦》“品茶栊翠庵”中写道:妙玉拿出一只“形似钵而小,镌着‘杏犀  ’三个垂珠篆字”的犀角杯递与黛玉。这是最常见的钵形杯。金庸《笑傲江湖》中有“论杯”一节:祖千秋对令狐冲说:“这一坛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洌之气,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饮,那就醇美无比,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的确,犀牛角还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用犀角杯作酒具,在饮酒的同时,能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因此历史上传下来的多为犀角酒杯。由于年代久远犀角会被侵蚀,所以流传下来的犀角杯少之又少,全国存世的还不足5000件,而且基本都是明清时期的作品。它们早已失去了酒具的实用价值,但收藏价值却与日俱增。

  2011年玉兔迎春央视鉴宝活动走进常州,王建海收藏的一只犀角兰花杯经首都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央视《一锤定音》栏目专家、杂项鉴定权威杨宝杰老师鉴定,认定为民间国宝。这件清代后期的藏品造型简约大气,口径大,似一朵盛开的兰花,呈琥珀色半透明状,保存完好。王建海说:这只犀角杯的颜色是用最传统的方法——红糖和藏红花蒸上去的,浸润透彻,手感极好,灯光照射下呈黄褐色,沉着清澈,是难得的极品。说起它的来历,王建海说:心仪的藏品就像爱人,是注定的缘,一见钟情终生不渝。2000年,上海博海拍卖行办预展,王建海一眼就相中了这只犀角兰花杯,用他的话说:也是这只杯子“喊”住了他。天遂人愿,此杯起拍价11万,竟无第二人举牌,加付百分之十的佣金,慧眼识宝的王建海在毫无悬念的情况下,将兰花杯收入囊中。王建海心里明白,没人举牌是因为大家觉得这杯子太素,几乎没有雕花,而王建海看中的正是它的素。与众不同的艺术家眼光成就了王建光的“玩”。后来,有人相中它愿出价几百万,王建海却只愿与它相守相望。

  30多年的收藏经历,对于王建海来说,就是一部书,一部热闹的书。他很感谢刚出道时结识的几位山东朋友,厚道,从未给过他假东西。真东西看多了看熟了,就知道什么是假的了。如今,整个常州,犀角杯出场,老王说看过了是真的,那就绝对是真的。当然,王建海在练“火眼金睛”的过程中,也点过“眼药水”。那是在王建海从事收藏的第十个年头,经朋友介绍去芜湖买了一只犀角杯,朋友当时很神秘地告诉他:便宜。是啊,市价要五六万元的杯子,老王花了1万8千元就拿回家了。开了一天的车,晚上到家他还陶醉在捡漏的喜悦中,喝了点小酒,得意地拿出杯子来赏玩,突然,打了一个冷战,假的!再细看,就是假的——是牦牛角做的,表面虽有竹丝纹,底部截面却没有鱼子纹。事后王建海冷静地总结:走眼很正常,交学费也很正常,但要搞清楚为什么。收藏了10年,学习了10年,按说不会犯这类不高级的错误了,为什么?贪,以为捡了大便宜,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只杯子王建海一直留着,“权当是吃的补药”。他说,端正思想,放平心态才是收藏的正道。

  最令王建海自豪的收藏故事是,上世纪90年代,在浙江,他以一只犀角杯换回常州籍大师刘海粟先生的两幅油画。其中一幅画布后面用碳笔写着“赠妙珍新婚之乐,1950年”。他说:“让海老的画作回到故乡,也算我这个常州人尽了点责任。”

  不以物喜,不为物累,做个有心人,做个负责任的收藏者——王建海如是说。

  链接:

  犀牛角杯的鉴别

  由于犀角杯在拍卖市场不断升温,民间收藏人士越来越多。如今在国内各大古玩市场上,一些犀角杯价格在几百元至千元不等,多为水牛角或树脂制成,没有任何收藏价值。而比较珍贵的明清古犀角存世稀少,很难在市场捡漏,藏家购买时需慎重。目前,收藏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拍卖公司,但拍卖公司在介绍拍品的过程中往往对其材质的介绍并不全面。犀角有亚洲与非洲犀之分,一般亚洲犀角质优于非洲犀角,两者价格上有一定的差距。

  王建海告诉笔者,新旧不论,材料真假看两点:一看纵向是否有并列排列竹丝纹。不能有交叉。二看横截面是否有分布细密节奏一致的鱼子纹。不能有圈。

  【犀牛角杯的保养】 

  由于犀角的珍贵及其特性,其保养收藏也有一定的要求。适宜在温度15-25℃,湿度55-65%之间避光收藏,温度不稳定会发生热胀冷缩,易引起变形、龟裂、掉片;湿度不稳定会产生失水或吸水而引起缩胀;在光的作用下也易发生化学变化,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均可能使其变质。

  王建海说:用好一点的甘油定期擦护,可以起到保湿作用,平时避光存放在一个相对恒温的环境里就行了。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