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孟佳,人称梁老师,居住在焦溪老街一条用黄石垒起的古巷里,56平方米的两间小楼被梁自诩为“墨香斋”。 梁老师今年67岁,中等个子,为人谦和。高中毕业后,他进入常州师范读书,后又考入南京师范大学进修。进修时,他常抽空到南京艺术学院“蹭”课。虽无南艺学籍,布置作业后,南艺老师首先收到的竟是这位编外学生的作品。南师大毕业时,梁孟佳同时获得了南艺颁发的象征毕业证书的证书。毕业后,他成为焦溪中学专职美术老师,一干就是30年。 30年来,他为数以万计的学生播撒下了艺术的种子,收获了丰硕的教育成果。2003年,他荣获江苏儿童艺术教育成果大赛优秀辅导奖;全国中小学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大赛“模范辅导教师奖”。2004年至2008年,连续获得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教师书画大赛美术作品一等奖、书法作品二等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梁老师教学结合实践,基础来自写生。他鼓励学生勤观察、多思考、常动笔、少模仿,用心多画身边的人和物,用艺术呼唤人们对美的向往。他本人更是身体力行,每年暑寒假,都是他外出写生、创作的好机会。在西双版纳、太行山、黄山、平遥、乌镇……每一次归来,他携带的笔记本上,勾勒的线条都是摄取的素材。被北京名人馆拍卖的价值达40万元的国画《村前时有水长流》,是他在黄山写生归来后由感而作。1997年至2010年期间,北京东方艺术馆、北京名人馆先后为梁老师推出个人艺术名信片和山水、花卉专题挂历。 梁老师早年曾画过红梅、青竹等,但主要是临摹,画得很像,但总感觉只是形似,缺少神韵,缺少自己的特色。他为此苦闷过、彷徨过。1990年暑假的一天,他应好友相邀去焦溪最早种植葡萄的石堰村做客,但见整个村落淹没在葡萄的海洋中,主人招待的是葡萄,馈赠亲友的也是葡萄。葡萄晶莹透亮,汁甜胜蜜,人见人爱。这对梁老师触动很大,他决定以葡萄作为自己独特的创作题材。兴之所至,他当即就在石堰村住下来,与村民促膝交谈,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早、中、晚钻进葡萄丛中,观察何时写生光线最适宜。通过反复比较,反复揣摩,梁老师掌握了葡萄在即将成熟时的果型最好看;晴天上午9点到11点时的光线最适宜写生;下雨天,雨水从葡萄叶上往下淌,叶子微倾,果子沾水时最有亮度和质感。自此以后,只要有空,他就会夹上画板,往农家葡萄园里钻,一画就是几个小时,一画就是25年。如今,他画葡萄,每颗两笔,又圆又亮,沉硕而富有生机。无论青葡萄,还是紫葡萄,其色逼真,透过皮色,你能看到里面的果汁。2001年8月,梁老师的4幅以葡萄为题材的《果情》、《硕果累累》等作品入展中央美展。 25年来,他先后创作葡萄作品近千幅。这些葡萄画作来自乡土,源于生活,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得当地百姓和藏家的喜爱,连远在海外的异国朋友也慕名前来求购。2005年,美国教育专家密特朗来焦溪中学考察,学校以梁老师的画作为礼品相赠,密特朗欣喜不已。回国后不久,他打来越洋电话,说是“葡萄”拿回家后,姐妹们观赏后,一致要求再邮寄4幅,并迅即汇来了画款。前不久,新加坡一位夏姓华裔女士来焦溪某厂谈生意,闲暇逛街时见不少人家都挂有梁老师画的葡萄。她是位书画爱好者,平时游历四方,从未见葡萄作品有梁老师画得如此神似。为此,她三次慕名来到梁老师居所,看梁老师画葡萄,脸露喜色,却欲言又止。梁老师见状询问,她方吐露心声,说自己是做玉石生意的,想以玉件换梁老师的葡萄。梁老师见她有诚意,便将两幅葡萄、两幅山水和四条屏《岳阳楼记》书法交付与她。夏女士如获至宝,当即拿出重达32公斤岫玉雕大白菜一棵和一件雕有佛手、寿桃、葡萄等名为《一篮富贵》的玉件。回家后,她反复品赏梁老师的作品,感觉自己给的东西价值不足,又主动通过物流送来重达500公斤的岫玉矿石,一时成为佳话。 近年,梁老师除画葡萄外,主攻中国山水画,兼攻书法。2005年,梁老师被授予“中国首届当代百名最佳画家”称号。现为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其书画作品刊发于《中国书画名人集》、《中国书画藏典》。 2009年,梁老师退休了,有了更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此时的他又萌生了要建造一处苏州园林式的古宅的想法。其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焦溪的保护开发正在酝酿中,他的大胆构想得到了镇、村领导的支持。梁老师将自己多年的积蓄500万元全部拿出来,他奔波于苏州、无锡等地,寻找能体现古代建筑特色的木头、砖头、石头、门框、窗格……花了两年多时间,建造完成了一座占地667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20平方米的园林式古宅。 闻着翰墨香,心情多舒畅。如今的他,几乎每天都到新建的古宅上班。晨起打扫庭院,养护花卉、盆景;平时接待四方朋友、游客;闲暇时展纸泼墨,怡弄书画。面对满天晚霞,他在艺术的春天里耕耘。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