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收藏名家 >

董江平:立足传统传递笔墨精神

时间:2018-02-26 14:10来源:未知 作者:周茜
都说四十不惑,这个词用在爱好书画的董江平身上,尤为贴切。2008年,为了专心学习喜爱的国画,年届不惑的他甚至注销了自己的两家公司。

 

     都说四十不惑,这个词用在爱好书画的董江平身上,尤为贴切。2008年,为了专心学习喜爱的国画,年届不惑的他甚至注销了自己的两家公司。

     潜心付出的回报是,最近几年,他的画作逐渐有了自己的笔墨精神。春节前夕,他应邀参加在北京国艺美术馆和李可染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有韵清极”“百城百家”两个学术展,受到观者肯定。

     从设备工人转向花布设计

     如果不是董江平自己提起,很难把他和花布图案设计联想到一起。

     上世纪70年代末,常州纺织工业正风生水起,年轻的董江平进入常州第五毛纺织厂工作,在设备科担任技术工人。

     1982年,纺工局面向全市纺织系统招聘有绘画基础的人员,充实花布设计力量,从小学画的他果断报名。“这次招录,有800多人应试,只录取30个。”对于当年的一些细节,董江平记忆犹新:“考试一共有5个环节,美术理论之外,还考了图案设计、白描、素描、色彩等四门专业课,最后我以第四名的成绩录取。”

     入选后,董江平和其他29名学员一起,被派到东风印染厂集中学习一年,此后被分配到第一纺织机械厂工作。“工作期间,参与了轧花辊、镍网印花相关工艺的技术攻关,还被借到纺工部参与了第一、二届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中国展位的布展。”

     四十岁听从内心声音

     出人意料的是,已在花布设计上崭露头角的他,却在1991年下海,从事起室内艺术设计,迎接市场挑战。

     十几年来,公司越做越好,但董江平的内心却并不感到满足。“处理公司业务的同时,还在不断看书,读画、读名家传记、读作品分析,随着阅历增加,也越来越感知到中国书画的美,很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回归内心对艺术的追求。”

     2008年,得知上海有一个大师授课的学习班,董江平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与此同时,他对中国画的热爱也从朦胧逐渐转向清晰。2010年,他干脆结束了自己公司的全部业务,专心到中国美术学院全职充电,学习山水画。

     40多岁的他十分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学习时间,“如饥似渴,有时练笔上功夫能练到通宵达旦。”常规书画研修班最多也就一年半时间,他却实实在在上了6年,不停学习着。

     用笔墨传递才思情感

     “我对宋元时期的画作尤其感兴趣。”通过大量研习和临写李成、范宽、郭熙、王蒙、倪瓒、黄公望等名家的画作,董江平逐渐形成了自己兼工带写的笔墨掌控特点。《中国艺苑》主编高峰评价他的画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和章法都很巧妙,且画中有笔、有墨、有内容、有情感。

     在董江平看来,中国画与笔墨之间一衣带水,笔墨的书写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它能直接传递画家的艺术观和世界观,体现画家的才思和感情。因而立足传统,深刻体悟何为气、格、神、韵,锤炼笔墨技巧,也正是他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近年来,董江平的作品及画论文章多次见于《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艺术瞭望》等刊物,部分作品曾获《中国邮册》《中国传世名家名作专题邮册》收录出版发行,还有作品列入2016法国卢浮宫巴黎国际艺术沙龙展。

     董江平说,今后一段时间,坚守传统的他还想在中国画的理论研究方面再多下一点功夫。同时,身为省民建书画院画师、恽南田书画会副会长,他也希望为恽南田书画艺术的传播尽一份绵薄之力。(文/周茜 )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