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收藏名家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亚平

时间:2018-08-27 09:16来源:未知 作者:张守智等
王亚平,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艺术委员会常

      王亚平,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1952年生于江苏常州金坛

  1976年毕业于江苏省宜兴陶瓷工业学校

四十多年专业从事紫砂艺术品的创作研制工作。作品风格在中国工艺美术界和陶瓷界和而不同、卓尔不群,得到行业内的肯定和赞许。三十多次荣获全国性艺术评比的金、银、铜奖项;作品连续两届入选第十届、十一届全国美展。1990年创写“新爨体”荣获全国最高奖项,并被国家作为使用新字体。多篇专业学术论文在全国核心刊物发表;多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四君子系列艺术家王亚平作品

 

  二、艺术家成就评说

  1、王亚平的紫砂艺术

  文/张守智

  1974年我在宜兴陶瓷工业学校讲学时,王亚平就是全班四十名同学中的佼佼者,他们都是来自不同的山区、农村,都是上山下乡的知青,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学习的不易,个个都像蜜蜂一样如饥似渴地吮吸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营养。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无非是智慧、专心、真挚、意志,像诚实的工人一样完成你们的工作吧。”

  亚平四十多年来,就像一位诚实的工人在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他潜心专注于紫砂艺术,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积淀。长期艰苦的历练和对艺术真谛的领悟,形成了王亚平他自己作品的面貌特点。寻找到了一种紫砂艺术的当代表达方式。亚平大量的作品丰富了紫砂文化资源,为宜兴紫砂工艺美术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光彩。

亚平是位富有创新情怀的艺术家,他以紫砂为起点,作品承载起丰厚的历史文化传承,王亚平的紫砂艺术涉猎面广泛,有壶、盘、罐、钵、瓶、壁画等系列,在这些不同的系列中,我特别欣赏他的文字陶刻,其实他的文字陶刻能体现王亚平符号化的艺术思维与符号化的艺术行为。

  德国当代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所有的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

  亚平长期的创作,如他所说领悟到“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统里,汉字书写闪耀着民族的本真、艺术的原光,是人类共同的资源和伟大的财富,几十年来,我被深深地吸引和感动。”在这种吸引与感动之下,亚平充分利用书法线条的曲直、刚柔、粗细、涩疾等大胆地对比变化,书刻形式突破古典书法书写的章法秩序及认读清晰的恪守,强化书法线条艺术的空间运用与发挥,知白守黑,顾盼生情。试以博大精深的线条艺术与淳朴简洁的紫砂器皿融汇一体,力图用现代书刻形式美的艺术构成打破固有的陈旧范式。寻求一条传统与现代契合的道路,使其形式张扬个性,个性体现时代精神。

  对亚平而言,艺术符号是一种有别于文化符号的特殊符号,他的作品关注的不仅是文字作为传统符号的文化意义,而是陶刻作为艺术符号的纯形象形式的意义。他要通过文字这一传统文化符号,既揭示文化符号与艺术符号的关系,也揭示艺术与形式的内在联系。这点,是王亚平把文字符号转化为现代艺术符号的一个根本步骤。在他看来,符号的主要功能是将经验形式化并通过这种形式将经验客观地呈现出来。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应具备这种“形式”的功能,有了这种功能,艺术家才能充分地表达对事物的独特认识与情感,作品才能具有独特的艺术面貌。

  王亚平在长期的紫砂艺术创作中不断地加深对紫砂材质属性的感觉和认识,摸索出一种能适应自己作品的意义呈现的陶刻工艺手段,并利用这种工艺手段进行了多种的艺术实践,从而不断地丰富了陶刻的形式内涵。而他独有的人文精神也深深地渗透到紫砂载体的制作与运用之中,文字陶刻也由此成为他的文化符号转换为当代艺术符号形式最重要的表达话语。

  亚平紫砂艺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他紧紧抓住了从文化符号到艺术符号的转化这一重要环节,构成了一个既具古典抒情情调,又具现代哲学内涵的艺术生命体。使他运用紫砂创作作品时能穿越形式的层面,而深入文化的层面,通过更加宽广的文化视域解读民族的文化资源,让紫砂不仅仅作为一种材质,更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来得到扩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作品不仅步入了百姓家庭堂室和公共建筑空间,近年来亚平书法紫砂陶刻艺术,还在探索与环境工程装置艺术结合,走向城市、乡村环境建设空间。他的作品有的甚至幅高达六米,二十多米长。给人以奋发昂扬之韵、雄健伟岸之气、浑然天成。他能创作出这些既是我们熟悉又如此不同于以往的紫砂陶艺作品,就不仅仅是表层地挪用文化符号这么简单的事了。

  王亚平在从陶的道路上,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地耕耘,不断地追求,是因为他要向更高的精神境界迈进。他为此而一錾一斧地雕凿他的“灵魂化石”,一砖一石地建造他的精神圣殿,“天道酬勤”,祝亚平立足本土当代紫砂书法陶艺事业有成。

  2017.4.16

  2、卓尔不群——王亚平的书法陶艺

  文/王建中

  初识亚平先生是在宜兴陶瓷学校,他留给我的印象是人很热情,也很谦和。第一次见他的作品是在一次全国陶瓷评比中,那是一组紫砂做的方、圆组合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力主授予金奖。评选之后才得知这是王亚平的作品。至此作品与作者完整的留在我的记忆中。这许多年来,我们见面不多,但我常在一些国内的大型展览上看到他的作品,并在一次次的评奖中见证他的进步。

  王亚平先生的作品给人以震撼。尤其在许多作品摆放在一起的时候,他的作品便会跃然而出,这种凸显,不是光鲜奢华,不是金碧辉煌,而是他顺畅的书法所透射出的秦风汉韵,是紫砂陶器造型沉稳与凝重、色彩的古朴与儒雅,以及渗透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之意韵。特别是时下,审美趣味普遍奢华,柔媚矫饰、取向时显陈杂怪异。对比中更凸显王亚平作品所渗透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庄重、大器的精神与气派。

  他的作品概括了书法艺术的线条之美、遒劲之美与器物造型之雄浑,这些融为一体、构建了王亚平书法陶艺的整体美。他的器物造型看似简单,我却以为,他在艰苦的艺术实践中寻觅到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精髓。他的器物造型中隐存着青铜器造型之韵味“寓方寓圆”,平凡中见雄奇。他的作品是立体的造型与平面的书法艺术的交融、是面与线的构成、是粗与细的对应、是无和有的互补、是形与神的响应、是意与言的交互。他将对人生艺术的理解凝练成最单纯、最朴素的线来表现,并在特定的造型中传达丰富的意蕴和无限空间变化的抽象与具象。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源于象形艺术,经历殷商的甲骨文,西周战国时的大篆,秦朝的小篆,汉代的隶书、行草,三国的楷书……在其漫长的发展演进历史长河中,自成一体,形成了汉字形体以线构成的独立形式和符号意义,既尽文字之用,其结构形体又不失艺术价值。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认为,汉字“更以其净化了线条美”——比彩陶纹饰的抽象几何纹还要更为自由和更为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出和表达出种种形态姿态、情感意兴和气势力量,终于形成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书法。

  王亚平的艺术成就得益于书法,书法艺术对他的造型艺术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世上无“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王亚平今天的艺术成就和他三十几年的艺海耕耘须庚不可分。

  王亚平1952年出生于江南小城金坛,家境贫寒,但自幼喜欢艺术是他的天性。上苍的眷顾,他的家与一家器乐店为邻,店主家的孩子与他为同学。故一有空他便跑到邻家店中玩耍,看同学父亲修琵琶,拉二胡,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他喜爱上了乐器,同学的父亲赠送他一把二胡,并教他如何演奏,闲时,他也会随邻居阿姨去跑到街上的“金沙戏院”去,到了戏院他不听戏,专躲在戏台上器乐伴奏的地方,去听、去看他们演奏器乐的动态和声音。

  读小学时,因为毛笔字写的好,他得到了奖励。学校奖给他一支毛笔和一个日记本,由此激励了他对写大字特别的爱好,从而当上了毛笔字课代表。兴许,这就是他走上艺术之路的启蒙。

  六年的农村插队生活锻炼了他的意志,繁重的体力劳动,穷困偏僻的山区生活使他变得更为坚忍不拔,在物质生活方面他的要求很低。但是农场、林场的文艺活动他一直是积极参与,由于他会拉二胡,他一直是伴奏员,春节时家家户户的春联,他要写到大年夜。这些看似艰辛的生活,铸就了亚平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淳朴的为人之道,而简单的艺术劳动——文艺演出的伴奏实践和写春联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为他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基础。

  对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亚平体会到了“一切艺术都是趋向于音乐”。他认为“韵”是情感的诗化,是形式的旋律,是总体的和谐。感动的艺术作品不是内容、情节故事,而是富有音乐旋律的形式。”我认为他对这些音乐艺术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的感受,与他少年时所受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他的努力、坚持、悟性拓展了他的艺术空间,使他的艺术作品在静谧中涌动着音乐的旋律,有时高亢,有时低吟,有时激昂,有时婉转,令人激动。这便是艺术的魅力,声音会逝去,而造型艺术确是凝固的音乐。

  耕耘必有收获,亚平的勤奋与执着,换回了巨大的成功。他自述,“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真实的情感,创作的激情是心灵上的契合,作品的成功是长期积累的硕果。成功只是瞬间,艰苦地求索、寻找和奋斗则是漫长的过程,师古师今师造化,雅俗共赏是我的艺术追求,寻求真善美的真谛是我一生的向往。我愿在这无限的艺术天地里,专一地潜心在雄浑博大、坦荡奇逸的大道上迈步追求,表现具有时代气息的自我面目……”

  他的艺术创作获得了很多方面的认可,自1991年至今,他荣获过很多个全国性的陶瓷艺术与设计评比大赛的金奖,并在中国工艺美术界和陶瓷界得到了行内的赞许。

  张仃先生曾说:“一个人生活在毛笔、墨和宣纸的国度里,真是一种幸福。”我借用我们老院长张仃教授的话送给亚平:“你生活在有毛笔、有墨、有陶器的国度里,是一种极大的幸福。”

  天道酬勤,亚平先生幸福永驻!

  王建中于清华园辛卯初夏

  3、王亚平的书法装饰

  文/张志安

  这是一位很有毅力的人,很有探索精神,朝着一个目标不会转弯的人。

  王亚平下放七年,这让他学会了吃苦耐劳。1974年进入江苏宜兴陶校美术专业学习,掌握了美术基础书法及陶瓷装饰的基本规律。这之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在曲曲弯弯的道路上,从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中,找到了灵感,找到了道路,找到了表达自我情感,自我艺术追求的载体。而后以独有的面貌,成就了自己独有的陶瓷艺术体系,而且,卓尔不群。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甲骨的稚气拙朴,钟鼎的天真烂熳,多姿多彩,大篆莊重雄浑,小篆的规范秀美,汉隶,平正而奇崛。之后,楷书,行书,草书,名家辈出,各有风貌。将书法艺术不断推向新的高峰。王亚平在这书法瀚海中领悟摄取,推敲,并融入现代审美意蕴,及他自己的美的境界。拓展了书法艺术原有的审美范筹,为自己营造出一片独有的艺术园地。

  在王亚平的作品中,那字已不是原来形态,原来的书法了。他把篆书延长,缩短,变粗变细,在大小方圆曲直间按释文解字的规律,按照他自己的易趣变异,形成动态,形成形象,形成江河山川云霞,形成大自然意象抽象的感悟与幻觉。然而它仍是文字,仍是文字组合的特有的艺术架构。虚虚实实,营造出独有的艺术感受。

  王亚平的探索是开阔的。他有数十平米的巨型陶瓷书法装饰,也在壶、盘、瓶、罐的方寸之间完善自己的书法装饰。

  (1)固文释义,固义得形。如“源远流长”、“清泉石上流”……将字义融入书法,画面有水,有长流水,或奔流直下,或转折回环。赋予书法新的形神意趣。

  (2)因意得器,因器设饰。如“方正系列”。一方瓶高高长长,拔地参天,如中流砥柱,钢铁般的底釉上,饰以朱红色“观深海”书法纹饰,如洪流翻卷,如云霞映照,高大伟崇雄奇,显出特有的气魄与力度。而正方形的“沧海桑田”,则沉稳庄重,朴实大方。呈现出奇特的沧海桑田的特殊境界。

  (3)设险破险,险中求奇,以去平庸,亦得新意。这类作品较多。其渊源,实来自中国篆刻艺术“空可走马,密不通风”大开大合学艺术理念。

  (4)在王亚平的陶艺作品中,有大气,亦有巧思。一圆盘上悬日月星辰,色泽上,明明暗暗。块面与线条并用,造型优美组合灵动,下边缘边刻王维诗一首,以压底,以为呼应。看去效果秀巧,别具匠心。

  书法讲“理通,力遒,形美,韵胜”。王亚平在以书法陶艺装饰的过程中,对书法,特别是篆书,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追根探源,并求变通。在这过程中,还曾创造一种类于隶与北碑的书体,为“第一届全国汉字印刷新字体设计评比”获最高奖,并被国家推广为使用新字体。除陶瓷装饰外,他也应邀为人书写广告招牌,在市井闹市密密麻麻的招牌中,他写的招牌别具一格,特别醒目。

  王亚平的探索是成果丰硕的。他的作品在全国性的艺术展评中,20多次荣获金、银、铜奖项。正式出版《亚平艺陶精品集》《亚平书法集》,他的书法作品被收录《21世纪中日书画名匠》。多件陶艺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永久收藏。

  他还有别出心裁的镂空作品,器皿上,镂空与刻划并用,小巧玲珑,令人喜爱。而大型书法浮雕壁画,则又是一番气象。

  他为一家星级宾馆制作“文笔山庄”四字紫砂陶板壁画,紫砂粗泥为底,铁红釉,绿釉为饰。“文笔山庄”以篆书构成如群峰壁立般的画面,绿釉关缀其间,如山环水绕,如林木苍翠,刀刻的粗矿纹理与还原烧成后的窑变釉色,使画面雄浑而又极富变化,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王亚平是常州纺织服装技术学院副教授,他设计制作的校训书法浮雕壁画,高3.5米,宽20米。上书“进德、立业、敏学、笃行”八字。这样看去,那是一片特殊地质结构的山岩,而校训就镶嵌在其中。比起纯粹的书写,这种于法自然增添了许多纯书法无法取得的效果与魅力。

  王亚平的耐力也是顶好的。记得,1976年五、六月间,我领他们在竹海茶山,风景优美的湖父省庄写生,那竹林间有一人工水库,长约300余米。每到傍晚,我们都在那里游泳。我游一个来回,已经觉得有点吃力,于是歇了下来,其他许多同学也是这样。而王亚平,三个来回,四个来回,依然脸不红,气不喘。而今,王亚平已年过半百,可依然精神充沛。他自己打泥片,制作大缸大瓮,制作大型壁画,雕刻,填釉喷釉,进窑出窑烧成,他都一竿子到底。这有许多好处,便于将一件作品,从头到尾,在完整的思维下,得到完整的处理。王亚平的作品,大件,小件,都一气呵成,是思维的结晶,也是他精力充沛的结晶。

  人生半百,正是精进不息的成熟季节,加强文化修养,拓宽艺术视野,从多方面兼收并蓄。王亚平会在这条道路上,取得更丰硕的成果的。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