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收藏名家 >

照相座机里,藏着光阴的底片—记摄影家刘建中

时间:2019-06-27 13:48来源:未知 作者:诸丽琴
小时候,刘建中眼中,父亲刘宝成就像一个“变戏法的”:头蒙在“木匣子”的黑布里,手握小皮球一捏一松,外面的世界就跳进了“箱子”里。

  小时候,刘建中眼中,父亲刘宝成就像一个“变戏法的”:头蒙在“木匣子”的黑布里,手握小皮球一捏一松,外面的世界就跳进了“箱子”里。

  日色慢慢,当年的“木匣子”,静静守候在昔日的繁华里。横林照相馆二楼,刘建中揭开黑色幕布,掸了掸落灰,熟练地拆开取景框、放胶片的格子。“居然还有一张老胶片!”他惊喜地叫出声,仿佛跌进了旧时光里。

  胶片里,有着旧时模样:农业学大寨,小黑板上悬挂着毛主席语录;穿着围兜的小朋友,手拉手穿过横林的老铁路;端午节的龙舟赛,观赛的乡亲挤满了桥面;新房外,四邻八舍正等着“抢抛梁”……

 

  老座机,已是“古稀之年”

  刘宝成是武进最早一批照相师傅,15岁去上海学照相,解放后回到家乡横林,和许君武、徐元法一起,成为国营横林照相馆的第一代职工,人称“铁三角”。

  “照相馆最早的设备,就是那台木质拍照座机,算起来应该有70多年历史了。”刘建中说。那时,照相还是件稀奇事,乡亲们把照相馆工作的人,都称为“照相师傅”。事实上,照相馆内部分工很细,拍照、暗房、修片……一张照片的诞生,要经过近10道工序。

  “我父亲都会,但更擅长修片;许师傅负责暗房,徐师傅负责拍照。那时武进县60多个乡镇,只有3家国营照相馆。‘铁三角’把横林照相馆打造成了沪宁线上‘响当当的一块牌子’,父亲经常到外面培训讲课,县里有人要开照相馆,得到横林来考试。”说起鼎盛时期,刘建中一脸骄傲。

  1979年,刘建中顶替父亲进入横林照相馆工作。对品质的追求,是从师傅们身上学会的“第一课”。“比如冲洗照片的药水,师傅们全部自己调配;别的照相馆用自来水,他们用蒸馏水。市场上没得卖,还得到戚机厂去取。”作为照相馆最年轻的后生,取蒸馏水的“苦力活”,当仁不让落在了刘建中身上。“我其实很幸运,三个师傅就带我一个徒弟。”

  1986年,刘建中调到武进文化馆工作,镜头从小小的照相馆,延展到整个武进。2007年,中国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摄影作品集《苏南明珠——魅力武进》,2009年又出版了《刘建中摄影作品集》。长达40年的时光里,刘建中追随着父亲的脚步,用光影诉说对家乡和父老乡亲的爱。

  青春,有张不老的脸

  “皮球快门”一捏一松,定格的是一张张形形色色的脸。这些脸上,欢喜总是大多数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戚墅堰纺织厂的女工,每逢休息日,会结伴坐着七八分钱的支线车,到横林照相馆排队照相。姑娘们穿上颜色鲜亮的羊毛衫,捯饬个卷刘海,用花手绢扎着头发,青春的脸,怎么拍都是美的。

  小镇青年的相亲照片,也多来自横林照相馆。含蓄的青年男女,并不明说,会在临走时不经意提一句:“师傅,麻烦你修好看一点。”师傅们心知肚明,修起片来也格外精细。因为底片的黑白与实际相反,底片上多加几笔黑色,洗出来的照片皮肤就白皙些;如果脸上有瑕疵,就用铅笔涂黑,洗出来就没有瑕疵了……

  上世纪80年代初,19岁的叶燕,刚刚被分配到武进第一染织厂。“第一次和工友们去照相馆拍工作照,就被刘师傅一眼相中。他们邀请我拍照,我想反正不收钱,拍就拍吧。” 这一拍,就是一星期。照相馆的布景,精心还原了纺织车间的场景。叶燕记得:“每次一拍就是半天,脸都笑僵了。”这张以纺织女工叶燕为原型的照片,后来获得了全国人像摄影一等奖。叶燕也一度成为照相馆橱窗里的招牌,吸引着往来的人们。

  而她得知获奖的消息,是来自北京的一个电话。“北京一个亲戚打电话到厂里的传达室,说是在摄影展上看到了我的照片。这也太巧了吧!”55岁的叶燕,笑得爽朗,眉眼间仍可见当年的明艳。墙上的照片,定格着她19岁青春不老的脸。

  你好,旧时光

  1985年,在供销社上班的谢建兴,被调到横林照相馆,成了刘宝成的徒弟,刘建中的师弟。

  但在他的印象里,与照相馆的渊源似乎还要更早些。谢建兴指了指天花板上的吊扇说:“现在这个横林照相馆还在装修时,3台菊花牌吊扇还是从我柜台上卖出去的。”

  1987年前后,还未正式“出师”的谢建兴,就遇到了第一件大事:拍摄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和师傅们一起扛着相机,走村串巷陆陆续续拍了大概2年,东片的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几乎都出自我们照相馆。”

  2000年,国营横林照相馆转制,谢建兴成了“谢经理”。头顶的老吊扇慢悠悠地转着,老伴陈建芳一边择菜,一边打趣:“谈恋爱那会儿,你还在照相馆做学徒呢。如果不是看你会拍照,我还不一定嫁呢!”夫妻俩的结婚照,就是在横林照相馆拍的。“结婚以后,你都没给我拍过好看的照片。”听着老伴的埋怨,谢建兴只是笑,也不搭话。恰有客人进门拍证件照,他站起身,领着客人上二楼,5岁的外孙女李昕恬也蹦跳着跟在后面。

  客人等待的时候,会看看墙上的照片。热情的小姑娘指着墙上两张照片,问得认真:“这张是我小时候,上面是我妈妈小时候,像不像呀?”客人配合着说:“哟!真像,都漂亮的!”照片裁切好,小姑娘给外公递上纸袋。客人临走时笑说:“你们的小接班人,还有模有样呢!”

  似乎,除了传承本身,没有什么永恒。就像那台遗落在旧时光的老座机,曾经,它拍出的照片,也被主人满心欢喜地珍藏。岁月匆匆,照片中的人或已半百,是否坐着摇椅,捧着照片和儿孙们话说当年?在这个“随手拍”的年代,照相馆的生意早已不如以往,谢建兴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希望当年照片里的人,可以扶老携幼再一次光临。

  今年8月,刘建中就要退休了。中国人的团圆,往往在饭桌上。他想着,今年一定要把从照相馆走出去的12个师兄弟都聚起来,在饭桌上,聊聊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说说旧照片里的老故事。

  你家的相册中,是否也有一张来自横林照相馆的老照片?打开相册,说一声:你好,旧时光!   (文/诸丽琴)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