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虎年的秋天,在常州煤炭系统的一次巡回宣讲活动中,19虚岁的我,认识了一位大我两岁,一见如故、相见恨晚、难以忘怀的矿友,他姓杨,名建伟,字宗石,斋号啸云楼主人,后来有了一个雅称:杨老虎。 杨老虎1954年出生于武进,他个子不高有活力,貌不惊人有魅力,说话办事有定力、国画作品有实力。 杨老虎受父辈影响,自幼钟情丹青翰墨,10岁就开始习画,上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20年间,他先后拜师房虎卿、陆琨、卢星堂等国画名家。在名师的指点下,他利用工余时间和晚上时光,细心琢磨,刻苦练习,锲而不舍,不断进取,中国画水平日益提高。 仿佛与老虎有着一种天然的缘分,他特别青睐于虎,倾心于虎。于是亦就尤其喜欢观虎,热爱拍虎,善于画虎。为了画好老虎,他曾前后去过上海西郊公园动物园7次,常州红梅公园动物园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在虎舍前痴迷地一呆数小时或半天。他还专程去过哈尔滨亚洲最大的散养老虎动物园(里面有一千多只大小老虎),近距离观察老虎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然后用相机把它拍下来印成照片带回,反复品读和临摹。为了真切感受老虎的神态,以便创作时找到灵感,他甚至能够不顾夏日异味扑鼻和蚊虫叮咬,钻进红梅公园动物园虎舍铁笼里(征得园方同意和配合),与旁边铁笼里关着的近在咫尺的老虎亲密接触,细心欣赏它的“尊容”,耐心体会它的脾性。由于他在画虎上用心用情用力用功,其笔下“以工带写”之虎,活龙活现,虎虎生威,威风凛凛,姿态各异,漂亮传神。他积数十年心血绘就的百虎图,有60多米长,其中有公虎母虎,有大虎小虎,有白虎黑虎黄虎,有山中林中水中雪中之虎,有威猛的虎,有温顺的虎,有咆哮的虎,有休憩的虎,有走着跑着跳着逗着趴着躺着在地上打着滚儿的虎…… 杨老虎的画作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有些作品入选《首届中国百人画虎展》《全国黄河画展》《当代花鸟画邀请展》等全国性画展,有些作品被中央军委、北京亚运会、哈尔滨美协等收藏,有些作品分别赴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地展出,200多幅作品发表于报纸、杂志、画集等,《新民晚报》《中国商报》《珠海电视报》等媒体曾作专题报道。1990年,中央电视台与珠海电视台联合拍摄了《画虎人——记兰陵青年画家杨建伟》专题片,并在中央、江苏、上海、常州等8家电视台先后播出,影响深远。《杨建伟画集》正由苏州古吴轩书画出版社编印之中。 杨老虎在画画中显示出来的实力,与他具备的定力有着必然的联系。 他从十几岁跟了省国画院著名画家房老先生习画传统山水和老虎。尤其是老虎,一画就是半个多世纪不间断。为了能在传统山水画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他在1980年代中后期又赴省国画院深造4年,师从金陵画派著名画家卢星堂先生,并随其广游名山大川,学真传,师造化。 杨老虎很少受邀参加应酬和笔会等,也不热衷于获取什么职称头衔之类。他不喜欢做表面文章,不愿意做名不副实的事情。“不马虎”,“言必信,行必果”是他的座右铭。而这无形中又提高了他的办事效率和质量。 再说说他的活力。我们刚结识的时候,都是二十岁左右的毛头小伙子,生龙活虎,不知疲倦,活力四射,身上都有着一股使不完的劲。 一次我去茅山煤矿参加活动,抽空去看杨老虎。我们来到了食堂旁边一个简陋的健身之地,只见他身轻如燕,灵巧似猴,一个鱼跃,毫不费力地攀上了单杠,然后轻松自如地完成了引体向上、鹞子翻身等动作。我在旁看得有点呆了,只能甘拜下风。 杨老虎平时工作起来也是风风火火,虎劲十足,不知疲倦;作画的时候,往往全力以赴,倾心投入,废寝忘食。大概是因为忽视了健康保养,作息没有规律,身体严重透支,2000年9月,杨老虎积劳成疾,住院换肾。手术虽然成功,但毕竟伤了元气,这对于他今后的生活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艰难的考验。可是杨老虎勇敢面对严酷的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心态,身体恢复得比较理想。他依然像健康人一样,乐观开朗,精神饱满地学习生活作画。 13年以后,杨老虎面临了二次换肾,这对于常人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杨老虎还是顶住了来自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坚强地与疾病斗争,最终在医患双方的密切配合下,再次获得成功,预后良好。 现在离二次换肾又过去了8年,杨老虎仍然无所畏惧地经历着,充满活力地生活着。他全神贯注地徜徉在画海及印章收藏鉴赏等领域,热爱生活,不畏艰辛,敢于胜利。他活出了自己的风味、风格、风光和风采。 杨老虎没有演员的脸蛋,也不具备运动员的身材,但他聪明能干,豁达大度,加之沉着坚毅,充满自信,尤其是同情弱者,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就是他的人缘之所在,魅力之所在。 杨老虎带过不少徒弟。其中有些得到了他的无私援助并成长发展起来。唐姓徒弟是昆山人,从小家境贫寒,人又老实巴交,但就是喜欢画画。他的外婆家在常州马杭,托人介绍拜杨老虎为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小唐免费吃住在杨老虎家,跟着杨老虎学画。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十几岁的小唐已经娶妻生子,家境改善,并且有了第三代,他自己也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变成老唐了。他没忘师恩,不定时地探望师傅。尤其让杨老虎感到欣慰的是,他既学到了师傅的功夫,还学到了师傅的人品,并依靠这些受聘于家乡学校——像模像样地当起了小学美术老师。 巩姓徒弟是安徽人,跟随父亲来常打工,也是在杨老虎及其姐姐的收留帮助下学习写字和裱画,后来事业有成,办起了书画培训机构。 杨老虎乐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虽然自己医疗费用较大,但还是几次将作品义拍所获数万元捐赠给了慈善机构。一位老同事提出要一幅画布置家庭,杨老虎知道他的境遇并不好,不但给他画好,还贴钱装裱好后赠送给他。一位老矿友属虎,想买他的虎年挂历,杨老虎爽快地说:“你到我工作室来取吧,送你。”文/蒋志超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