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收藏名家 >

丹青神技腾龙虎——记画家郭一峰先生

时间:2025-07-13 15:23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肖 飞
在江苏武进的艺术天地里,郭一峰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以其对龙虎题材绘画的独特演绎,在画坛独树一帜。



     初夏的江南美术馆内,一幅丈二匹的《龙腾虎跃图》正引得观者驻足惊叹。画中苍龙探爪破云而出,鳞甲在水墨晕染中似泛青光;猛虎踞崖咆哮,鬃毛用狂草笔法扫出,竟带着雷霆万钧之势。这幅将工笔与写意熔于一炉的佳作,出自当代画坛以龙虎题材独树一帜的著名画家郭一峰之手。​
     在江苏武进的艺术天地里,郭一峰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以其对龙虎题材绘画的独特演绎,在画坛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幅幅画作,更是他灵魂与艺术追求的深度交融,每一笔、每一划都诉说着他对绘画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郭一峰与绘画的缘分,起始于他的幼年时期。武进,这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小城,宛如一座艺术的宝库,孕育了无数杰出的艺术家。在这里,传统艺术的气息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年幼的郭一峰生长在这片艺术的沃土上,早早地就展现出了对绘画的浓厚兴趣。他常常沉浸在街边的书画店中,目不转睛地欣赏着一幅幅精美的画作,那些灵动的线条、绚丽的色彩,如同神奇的魔法,深深吸引着他,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艺术的种子。​
     年少的郭一峰,只要一有闲暇时间,就会拿起画笔,在纸上涂抹着自己心中的世界。无论是家中的墙壁,还是废弃的纸张,都成为了他挥洒创意的“画布”。他的父母发现了他的绘画天赋后,给予了他全力的支持,为他购买画笔、颜料和各种绘画书籍。在家人的鼓励下,郭一峰对绘画的热情愈发高涨,开始系统地学习绘画知识和技巧。​
     20世纪80年代,对于郭一峰来说,是艺术生涯中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他有幸拜入陆琨先生门下,正式开启了他专业绘画的求学之路。陆琨先生,作为民国画龙名家房虎卿艺术血脉的第二代传人,在绘画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
    在陆琨先生的悉心指导下,郭一峰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传统绘画的养分。他从最基础的线条练习开始,一笔一划,力求精准而富有韵味。陆琨先生教导他,线条是绘画的生命,每一条线条都要蕴含着画家的情感与力量。郭一峰牢记于心,日夜苦练,无论是简单的勾勒,还是复杂的造型,他都用心去揣摩,去体会线条在纸上流淌的感觉。​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郭一峰逐渐对龙虎题材产生了特殊的偏爱。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着尊贵、力量与祥瑞;虎,百兽之王,代表着勇猛、威严和无畏。这两种充满神秘色彩和强大气场的动物,激发了郭一峰无尽的创作灵感。他开始深入研究龙虎的形态、习性和文化内涵。为了能够更生动地描绘出龙的神韵,他查阅了大量的古籍资料,从古代神话传说到历代名家的龙画作品,他都一一仔细研读。同时,他还经常前往动物园,观察老虎的一举一动,捕捉老虎在不同状态下的神情和姿态。无论是老虎的奔跑、跳跃,还是休息、捕猎,他都用心去观察,用笔记下那些细微而关键的特征。​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龙、虎作为极具象征意义的题材,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隐喻。历代画龙名家在创作龙虎题材画作时,形成了一套兼具传统规范与艺术审美要求的创作准则,其鉴赏重点也围绕文化寓意、笔墨技法、形象气韵等维度展开。
     在长期的观察和学习过程中,郭一峰逐渐掌握了龙虎的绘画技巧。然而,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模仿前人的风格,而是渴望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深知,艺术需要不断地突破和发展,只有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时代的元素,才能让作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于是,他开始大胆地尝试将画龙与传统山水画法相结合。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他巧妙地运用山水画中的皴擦、点染等技法来表现龙的身体质感和周围的云雾氛围。
     他笔下的龙,不再是孤立的形象,而是与山水融为一体,仿佛在云雾缭绕的仙境中自由翱翔,展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和深远的意境。这种创新的尝试,不仅为他的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也为传统画龙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郭一峰不断地寻求新的学习机会和艺术资源。他拜入中国当代山水画名家李小可先生门下,在北京画院继续深造。在北京画院的学习经历,对郭一峰来说,犹如一场艺术的盛宴。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艺术家和学者,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形成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在李小可先生的指导下,郭一峰对山水画的理解更加深刻,他学会了如何从宏观的角度把握画面的构图和意境,如何运用色彩和笔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学习山水画的同时,郭一峰并没有忘记自己对龙虎题材的热爱。他将在山水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巧妙地运用到龙虎绘画中。他的作品中,山水与龙、虎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在一幅描绘虎的作品中,他以雄伟壮丽的山水为背景,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老虎的身上,毛发根根分明,每一根毛发都仿佛蕴含着力量;它的眼神犀利而坚定,透露出百兽之王的威严。而周围的山水,用苍劲有力的笔墨勾勒出山峰的轮廓,用淡墨渲染出云雾的缥缈,使整个画面既有老虎的生动形象,又有山水的意境之美,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美感与力量。​
     郭一峰还将“扬长补短”做到了极致。他以自身擅长武术的优势,别出心裁地在绘画上借用武术的元素与理念,从技法、意境、精神表达等多个维度,为作品注入独特生命力。郭一峰年少时,曾因体弱而习武,且获得江苏省青年散打比赛冠军的好成绩,至今也是常练不辍。
     郭一峰领悟,武术的核心是对“力”的控制与“动”的捕捉,绘画借鉴这一特质,便能突破静态平面的局限,让画面充满张力。他认为,线条如招式,刚柔并济:武术中拳路的“直出横收”“圆转缠绕”(如太极的云手),可转化为绘画的线条语言。他在画虎时,用遒劲如鞭的线条表现虎腿的蹬踏之力,借鉴了武术中“发力于腰,传于四肢”的发力逻辑;画龙时,则以扭曲如擒拿的线条表现龙身的转腾感,暗合武术中“寸劲”的短促爆发力。
     郭一峰还借用武术之道,营造“气韵生动”的意境哲思空间。他深谙,武术不仅是技法,更蕴含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东方哲学,绘画借鉴其理念,能让意境从“形似”升华为“神似”。同时,借鉴武术,“虚实转换”(如 “虚步”“实步”的重心变化),用“浓淡、疏密”制造画面的“虚实对比”。如画腾斗场景,实处用重墨刻画身爪相接的瞬间,虚处用淡墨晕染周围的空气流动,如同武术中“实招” 与“虚势”的配合,强化动态张力。
     武术追求“动中求静”,绘画中可转化为 “静中藏动” 的意境。郭一峰画龙,龙眼圆睁,身体蜷缩如蓄势待发的拳架,云层留白似 “空”,却暗含龙将跃出的之“势”,如同武术中 “引而不发”的张力,让静态画面生出无限动态联想。
     郭一峰更追求在画作的精神层面上,传递“刚毅不屈”的人格力量。他将武术中的“尚武精神”(如坚韧、正气、不屈),为绘画注入强烈的情感共鸣,让作品超越技法,成为精神的载体。武术与绘画同属东方美学体系,郭一峰将此二者结合起来,能让作品更具文化辨识度,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郭一峰力作《云龙教子》的诞生,却近乎神话一般。那一晚,郭一峰入睡后,竟梦见暴雨倾盆的九霄云间,一条银爪金鳞的巨龙正将受伤的小龙拢在翼下,雷霆在龙须间炸裂,却穿不透那层护崽的温煦……​
     郭一峰猛然惊醒,从床上坐起,指尖仍残留着梦中握笔的震颤。帐外的月光斜斜切过窗棂,恰如他方才梦中记忆里那条雄龙鳞甲上的寒光。宣纸早已在案头铺展,是他惯用的徽宣,能承住最狂放的泼墨。郭一峰抓起狼毫,砚台里的宿墨被腕力搅起漩涡,恍惚间竟与梦中的云涛重合。
     第一笔蘸了浓墨,斜斜扫过纸面,墨色在宣纸上晕开时,恰似雄龙展开的左翼,边缘的飞白是被罡风撕扯的云气 —— 这正是他标志性的“破墨法”,以笔锋的急转顿挫制造墨色的层次感,让龙翼既有筋骨的遒劲,又含云气的缥缈。笔锋扫过之处,仿佛能听见罡风呼啸,裹挟着墨香,在宣纸上演绎着巨龙翱翔的气势。
     龙身的勾勒更见功力。他以篆隶笔意写龙脊,线条圆劲如铁线,却在转折处突然散锋,用“飞白”技法表现鳞片的反光,在墨色间点染出鳞甲的辉煌,这是他融合了工笔与写意的独创 —— 远观时龙身如腾云驾雾,近看却能数清每片鳞甲的纹理。
     画至龙尾,郭一峰特意放缓笔触,让墨色由浓转淡,尾梢处更是寥寥几笔,似断非断,营造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境。在绘制过程中,他不时凝视窗外,仿佛要将夜空中的流云、月光,都融入这笔下的巨龙。
     最妙的是龙眼。雄龙的瞳仁用宿墨点就,墨色沉得化不开,却在边缘留了一丝飞白,像是暴雨中骤然亮起的星子,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而被护在身下的小龙,眼珠只用淡墨轻轻一抹,带着初生的懵懂,却紧紧挨着雄龙的颌下。郭一峰还在小龙的鳞片上,用极细的笔锋点缀了几缕淡色,象征着新生的希望。
     当他放下笔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晨光透过窗纸照在画上,仿佛能听见巨龙低沉的喘息。画中巨龙周身云雾缭绕,郭一峰运用淡墨与清水的交融,让云雾呈现出虚实相生的效果,仿佛将整幅画都笼罩在神秘而温暖的氛围之中。
     这幅画完成后,郭一峰久久凝视,想起幼年时父亲为护他免受风雨,将他紧紧揽在怀中的模样,此刻画中的龙,又何尝不是千千万万个父母的缩影!
     后来有人问起这幅《云龙教子》,郭一峰总说笔墨是其次。唯有他自己知道,那日砚台里晕开的不只是墨,还有龙的血脉 —— 在雷霆里护持弱小的,从来都不只是传说里的神兽,更是藏在每个生灵骨血里的本能。
     郭一峰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独特的绘画风格上,更体现在他众多令人赞叹的作品中。其中,《百龙图》长卷堪称他的经典之作。这幅长达十九米、宽零点六八米的巨作,是他历经七个月的精心磨砺而成。在创作过程中,郭一峰全身心地投入,他仿佛与笔下的龙融为一体。他先精心构思每一条龙的形态和位置,力求让每一条龙都有独特的姿态和神韵,同时又能与整幅画面和谐统一。在绘制过程中,他运用自己深厚的笔墨功底,用线条勾勒出龙的身体轮廓,线条凝重而朴厚,每一笔都蕴含着他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
     然后,他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龙的立体感和质感,使龙仿佛从纸上跃然而出。为了表现龙在云雾中穿梭的场景,他借鉴了山水画中的 “积墨法”,层层渲染,使画面中的云雾显得深邃而壮观,仿佛真的有云雾在流动。在这幅《百龙图》中,百条龙千姿百态,有的昂首挺胸,气势磅礴;有的蜿蜒盘旋,灵动矫健;有的张牙舞爪,威风凛凛。每一条龙都栩栩如生,充满了力量与智慧,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气象磅礴的艺术巨制。​
     郭一峰笔下的龙更为具象,龙与龙之间虚实相映,犹如琴弦弹奏有张有弛,势气逼人,把民族心理层次幻化的美好生灵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去除了笼罩在龙的造型之上的神秘气氛,使龙的形象更为可亲、可感、可知。整幅作品进发出龙的无穷变化之神力,粗犷迅疾的线条勾勒,凸现了龙的电光乍现、威猛布空的气势,细腻的水墨烘染出云起水涌之状,更加有力地揭示了龙的精神内涵。整幅画面浓淡墨色的渲染,可以说恰如其分,干湿变化也达到了浑然一体。
     由此来看,郭一峰先生辛勤劳作的结果,是将皇家、文人式权力背景下的龙带入了当下,龙的造型与图式在新的时代里进行了华丽的转向,并因此得到人们的认同。
     除了《百龙图》,郭一峰还创作了许多以龙虎为题材的优秀作品。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还被多家美术馆、文化机构以及个人藏家所收藏。这些作品,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也是他个人艺术成就的见证。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着他对艺术的思考和探索,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如今,郭一峰年逾花甲,身兼数职,他是荣宝斋画院李小可工作室的画家,是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的会员,是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客座教授,也是常州市佛教文化研究会的理事。这些不同的身份,并没有让他感到疲惫和困惑,反而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灵感来源。
     作为画家,他专注于创作,用画笔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客座教授,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绘画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年轻一代的学子,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作为佛教文化研究会的理事,他从佛教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自己的作品更具内涵和深度。​
     在艺术的道路上,郭一峰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而进取的心。他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创新,如同他所画的龙一般,腾云驾雾,遨游于广阔的艺术天空。他的艺术之路,是一部充满激情与奋斗的传奇,激励着无数热爱艺术的人不断前行。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郭一峰将继续以笔为翼,在龙虎题材绘画的领域中创造出更多的辉煌,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文/肖 飞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