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鉴赶考遇“闯王”
时间:2011-07-16 09:34来源:常州文史丛谈 作者:朱达明 朱剑虹
杨廷鉴赶考遇“闯王”
明崇祯十三年(1640)初,杨廷鉴进京赶考。他绕道河南辉县夏峰村,拜谒父亲的好友、理学名儒孙奇峰。孙奇峰见这位世侄远道前来问学,便与他彻夜长谈,精心辅导。如此数日,杨廷鉴获益匪浅,遂告辞北上。
一天,杨廷鉴正行途中,忽闻马蹄声响,只见一杆杏黄大旗,上书一个“闯”字,风驰电掣而来。原来河南大部分已落入李自成之手,今天廷鉴遇到的是闯王亲兵的哨营。一个头目盘问几句,知他是赶考举子,不由分说,将他拉上马裹胁而去。
下午,探哨领杨廷鉴来到亲兵头子张鼐帐中。张鼐系李自成义子,一身红衣裳、一脸杀气,端坐帐中。杨廷鉴见此,吓得不敢入内。“请先生帐内叙谈”,杨廷鉴听声音,倒还算客气。“听说先生是个赶考举子。”杨廷鉴胆怯地漫步入内。“回将军,是!”张鼐又道:“先生可知朱家江山气数已尽,即使金榜得中,又能有几日显赫?我劝先生留在军中做个幕僚,草个文字,写个诏书,待父王打进京城,定能讨个官职,不强于及第乎?”说罢,不由分说,令亲兵带廷鉴出去安排食宿。杨廷鉴哪敢说半个不字,急忙叩谢不杀之恩。原来张鼐在为李自成网罗人才。
自此,杨廷鉴在军中住下,吃喝都有人送入帐内,每天只需写几张“均田免税”、“开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之类的标语。杨廷鉴在李自成军中呆了一年。这时,监视他的亲兵已经放松。
一天,因久攻开封不下,张鼐召亲兵去搬火药,杨廷鉴趁机择路而逃。闯王因腹背受敌,匆忙撤离,无暇顾及杨廷鉴。杨廷鉴得以脱身,逃回常州。
转眼到了崇祯十六年(1643)又是京城会考之年。杨廷鉴在父亲陪同下,趁船从运河水道北上,不出半月便到了京城。参加考试,旗开得胜,会试得中。3月15日殿试,居然夺魁,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父亲欣喜若狂,大宴亲友,可杨廷鉴却一点也快乐不起来,他知道大明社稷已岌岌可危,江山易主已时日不多。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初,李自成在西安建国称王。2月,便兵分两路直趋北京。3月18日,李自成已扬刀立马北京城下,崇祯皇帝登上煤山,终于把头伸向搭在老槐树上的白绫套中……
城破后,杨廷鉴以炭黑涂面而逃,但还是被张鼐的亲兵抓获认出,责问他何以在开封私下逃走。杨廷鉴支吾道:“当时情况紧急,将军已走,自己怕乱军之中遭到不测,便辗转逃归故里……”张鼐把杨廷鉴荐给李自成。李自成诏杨廷鉴回宏文馆仍任修撰。
(责任编辑:人文常州)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