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收藏文化 > 收藏论坛 >

常州祠堂纵横谈(2)

时间:2011-06-23 14:0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现在,那些修复的祠堂,多是延续了以前的风格,在工料上和以前的能衔接起来,木架结构予以保留,更换其中糟朽的材料,但仍是木材,但是也有的修复

  现在,那些修复的祠堂,多是延续了以前的风格,在工料上和以前的能衔接起来,木架结构予以保留,更换其中糟朽的材料,但仍是木材,但是也有的修复,没有按照老规矩来,把木架改成了钢筋水泥结构,原本按照老法做的话,因为保留了旧时的材料和工艺,仅仅是修复,还能被评为文保单位,但是一用钢筋水泥,那就再也评不成文保单位,只是外观比平常建筑好看而已,在修复祠堂时,我建议应考虑到与传统的衔接和时代的连接,尽量采取和原来工艺和旧式材料,少用新材料,如果是新修的祠堂,或者是原来的早就毁灭的,在另外的地方建的祠堂,那也要在外观上起码延续常州祠堂的整体风格,可用新式材料和工艺,但要让人一看便知是祠堂而非是别的建筑。
  关于家族祠堂,据本市一些文史专家估计,在常武地区,有过1600多座祠堂,其中大部分为家族祠堂,据统计原来的礼嘉乡有宗祠32处,原来的礼嘉乡,现在礼嘉镇的一部分,当年武进有66个乡镇,一个乡就有这么多,其它乡可想而知,查阅《武进县地名录》,有不少村庄的得名来自于祠堂的堂号,不少村庄名号后面的备注栏里有村上以前有几座祠堂的记载,更有村直接命名为“祠堂村”,当然时移势易,能够保存到现在的,已经很少了,前段时间,笔者去看原新安乡奚家的祠堂,1949年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这里作为村办厂,后来厂搬出,原貌尚存,还保留有一块清代所立的白石碑,记载了奚姓祠堂建设的过程,这座祠堂还算保护得好的,更多的祠堂已经消失在建设的浪潮中。翻阅民国19年(1930年)武进县第一区(城区)地图,上面还有相当多的祠堂,在椿桂坊地区,从东往西,就有“马宗祠”,“恽义庄”,“左宗祠”,与椿桂坊相连的东下塘一带,就有“刘宗祠”(现在还在),“吴宗祠”,整个城区不下于四十余处,随着战乱等因素,留存到现在的,已经不多了,城区宗祠较少保留的一个原因是,城市人对宗族观念的淡漠,比农村要快,城市人口的迁徙也较多,旧时城区各大姓聚族而居的习惯,已随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老城区改造而渐渐消失,城区的宗祠,在解放以来,被改作他用的也较多,如瞿氏宗祠就曾改为公费医疗所。
  如今,很多乡镇搞工业园区建设,居民集中居住,自然村的撤并建公寓式住宅,使原来的农村风貌顿失,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现代农村风貌,现在,我市还保存有多家族祠堂,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横林赵家塘的赵氏宗祠建于明朝,该村还有张家祠堂,古建结构完整,唐氏宗祠(现在在荆川公园),刘氏宗祠(东下塘),潞城大树下王氏宗祠和丁堰樟村陆氏宗祠,还有东安的余氏宗祠和浦前镇老街附近的蒋氏宗祠等等,相信随着人们对文物古迹保护意识的增加,会有更多的祠堂被人们发现。
  2008年2月26日,常州公布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13处宗祠、占据了此次文物保护名单五分之一多。如位于南河沿的沈氏宗祠是常州民国豆业公所敦仁堂堂董沈颐朵的宗祠,为目前所知形制较大的清代建筑,四进、翻轩、备弄、长窗等保存完整,体量较大。而东下塘刘氏宗祠、晋陵白氏宗祠遗址、丁堰陆氏宗祠、浦前镇蒋氏宗祠等宗祠都分布在运河边,是运河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今年上半年截止,本市已修复11座祠堂,这些都是常州祠堂文化建设与保护的重要里程碑。
  在无锡,虽然其乡区也存在大量祠堂,但无锡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现在保存较好的祠堂,有很多都集中在惠山脚下,并形成了著名的“惠山祠堂群”,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对于无锡的祠堂文化而言,我市的祠堂是分散的,并没有一条象惠山祠堂街那样集中保护的街区,而是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需要我们定下心来采撷,整理和研究好常州自己的祠堂文化。(文/张 军)

(责任编辑:人文常州)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