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
吴昌硕
“海派”和“海上画派” 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命题。核心是:判断一个艺术流派是以地域为依据,还是以艺术风格的传承为依据。 如果是以地域为依据,含义就是,生活在上海的画家均可归入。比如近代的张大千、黄宾虹。此时“海派”的海是“四海”之“海”,取“野”的意思。如果是以艺术风格的传承为依据,则被视之为“海派”的创始人任伯年、吴昌硕,虽然不是上海人,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在上海这片土地生根茂盛传承下来,应该归入海派。此时“海派”的海是“海纳百川”之“海”,取包容之意。
任伯年
显然,艺术流派以艺术风格的传承为依据显然更为合理。海上画坛的艺术流派纷呈,“海派”不过是“海上画派”中的一支。 “海派”的形成和主要成员 按照王琪森先生的研究,海派书画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以赵之谦、任伯年为领袖,主要成员有:张熊、任熊、任熏、胡公寿、虚谷、蒲华、钱慧安等。
陆俨少
第二代领袖是吴昌硕,号称诗书画印“四绝”。其主要成员除陆恢、王一亭、黄宾虹外,还有一批特殊的人群。1911年辛亥革命后,上海汇聚了一大批清廷的末代官员,如陈宝琛、沈曾植、张謇、陈三立、朱祖谋、康有为、曾熙、李瑞清、张元济、郑孝胥等,他们中的人都在清廷中担任过高级别的官员,有的甚至是皇帝的老师太傅和大学士,有的还担任过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他们由于帝制的终结而来到十里洋场的上海,出于生存的需要开始鬻画卖字,以艺谋生。
潘天寿
第三代海派书画家以“三吴一冯”即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为领军。其主要成员有:赵叔儒、贺天健、郑午昌、刘海粟、徐悲鸿、汪亚尘、马公愚、张大千、钱瘦铁、潘天寿、吴茀之、江寒汀、张大壮、来楚生、陆俨少、唐云、谢稚柳等。
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2011年5月中国保利拍卖,4.2亿元。
任伯年《华祝三多图》,2011年7月,杭州西泠印社春拍,1.45亿元。 每个绘画流派在艺术史上都有其地位,而“海派书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地位非常高,但价格却一直很低,仅拿同时代的京派画家与“海派书画”中的一流画家相比价格就相差了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