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朱乃正的人物油画艺术思维雏探(2)

时间:2014-02-28 10:20来源:未知 作者:曹星原
从朱乃正的艺术活动记录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他的《屈原》一作之后,他对人物画的创作越来越少。进入两千年后,朱乃正停笔不画人物画已经多年了。但

  从朱乃正的艺术活动记录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他的《屈原》一作之后,他对人物画的创作越来越少。进入两千年后,朱乃正停笔不画人物画已经多年了。但是在2007年出现了一个转机:为了参加油画学会肖像画展,破例以我为模特作了一幅肖像,并且取了个题目叫《门》(图5)。在这一个多月的创作的过程中,他和我讨论了他对主题性油画创作,和人物画创作的种种思索。首先,朱乃正认为主题性绘画中所含有的社会成分远远大于各人感受的成分,所以主题性绘画常常是一个社会性的行为而不是艺术家的个人表达。尤其是近五十多年来,虽然油画以人物画为主,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即,从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人物画基本上作为政治运动和文化政策的传声筒。尽管朱乃正屡屡成功地打出擦边球做到了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尽可能的以艺术传达出真实的生活感受,但是他非常明白他的身心在社会现实中所受到的约束。他们这些经历过了二十世纪中后叶的画家,更明白社会性的主题性艺术创作等于为政治社会而创作。

  所以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很多油画家转而进入以人物画,不是主题性的人物画为创作对象。朱乃正也在这个时期推出了一系列人物肖像。比如的社会属性的重要远远超过油画技巧的展示。在上个世纪末,当油画逐渐成功地嬗变而为某种金融象征物以后,很多作品迅即对市场作出了回应,可惜这个时期有些作品比传达政治运动的作品更缺乏真实情感。另有些作品只不过是某种模式的一再重复。同时在这个时期,人们在精神生活上的追求渐趋浮浅骄躁,因此朱乃正决定回避人物画作为回避受到现实生活不悦之事的烦恼。

  但是自从在2007年画了《门》以后,朱乃正又一次打开了人物画这扇门。从2008年起构思,到2009年完成,朱乃正在继他的《国魂:屈原》之后又一次将油画写实与中国画写意和象征的特点在历史人物画中结合起来,创作了《苏东坡像》。在苏东坡像的创作中,朱乃正大量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隐喻苏东坡以豪放隐忍的生活态度来迎对生活中的各种困境。比如当苏东坡在黄州流放时恰遇阴雨的寒食节过后,虽有火种在手,但无粒米下锅的窘境时,他反倒悲凉地自嘲地说:“也欲哭途穷,死灰吹不起。”连自怜的心情都没有的彻底绝望被苏东坡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因此在《苏东坡》这件作品里,朱乃正将苏东坡置放在柔和阴隐的月光下,淡淡地注视着脚下汨汨淌过的清流,无争,无怨。这个形象的塑造不是人们惯常想象中的苏东坡那“把酒问青天”的潇洒神态,而是沉浸在保持住了内心平衡的强大精神自持。这件作品完美地表现了苏东坡在他的《洞仙歌·中秋》中所表达的心境:

  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净。

  何处飞来大明镜?

  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

  无遗照,泻出山河倒影。

  人犹苦馀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

  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

  烦玉斧、运风重整。

  教夜夜、人世十分圆。

  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

  虽然这件《苏东坡像》无论从视觉语言的选取上还是从文化和社会内涵所包含的丰富性都远远超越了画面之外,但是由于21世纪初中国美术界追求的是精神快餐,但凡需要进一步咀嚼和品味的东西常常令人们知难而退。无论社会是否为这件作品欢呼,朱乃正在展览结束后决定将这件不但是他对社会看法的写照的作品,更能代表他重回主题性人物画创作的作品捐给了中国美术馆。在《门》和《苏东坡像》两件作品之后,朱乃正感到对一个新的人物画创作的体会。这个创作体会是他看到自己成功地将传统美术中的抒发象征性和油画传统中的写实表述性找到了一个更为完美的凝结点。于是从2010年起,朱乃正重整画笔,准备了一批120厘米见方的画布,准备再次深入人物画的创作。因此与此同时,他大量地用手机从不同的角度为周围的朋友抓拍,作为构思人物画的素材。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