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收藏名家 >

87岁老人走了35年长征路——记收藏家王秋生

时间:2016-10-31 10:31来源:未知 作者:芮伟芬
昨天,记者在溧阳市平陵中路一间简陋的老房里见到了87岁的王秋生。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很多单位邀请他去做红军精神报告,都被他婉拒。

 

      “今年头脑大不如前,耳朵也听不清,不能出去讲了,怕说错话耽误别人啊。”昨天,记者在溧阳市平陵中路一间简陋的老房里见到了87岁的王秋生。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很多单位邀请他去做红军精神报告,都被他婉拒。

      他忙着整理资料,筹划着再写两本书,把自己的藏品全部捐赠出去。35年来,他踏遍红军长征经过的省市,有的地方甚至数次前往。2008年4、5月间,79岁高龄的他跨越甘肃、陕西、青海、四川等20多个省市,行程1.5万公里,用时48天亲访长征路,差点丢了性命。

      最惊险:头顶是白雪,脚下是深渊

      “那次去会宁,切身体会到长征不容易,真不容易。”说到自己“长征路”上的事,王秋生最难忘的就是去会宁。

      那次“长征”从上海直奔甘肃兰州。2008年4月14日,在兰州寻访红色景点几天后,他决定去会宁,“那是三军会师地,一定要去看看的。”兰州离会宁约有200公里,王秋生回忆,当地人看他年纪大,劝他不要去,因为路太难走了,当地人都很少去。可他铁了心,叫了辆出租车就出发了。

      一路山路,汽车沿盘山小路攀爬,不时有急转弯。出门时天气晴朗,漫天风沙狂卷,没一会儿就变了阴天,还下起了暴雨,伴着电闪雷鸣,汽车剧烈颠簸,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抬头就看到皑皑白雪,不断有雪块砸在车窗上,道路渐渐染白,非常寒冷。原来,汽车经过的是一片终年不融的雪山。

      “毕竟年纪大了,哪吃得消啊,我头晕眼花,不敢往窗外看,心里想着这次恐怕回不去了。”王秋生告诉记者,好在折腾3个多小时后安全抵达会宁,看到三军会师纪念塔,昏昏沉沉的他顿时兴奋起来,拍照、参观、与当地人聊红军故事,为节省时间,中午就啃了几块饼,晚饭也没吃,回到兰州已是晚上10点多,又累又饿的他难抑兴奋,连夜写了一首诗。

      “你想啊,有路有车都这么难走,当初红军穿着单薄的衣服和草鞋,靠两条腿,那有多难。”王秋生说,只有亲身体验过,才真正懂得长征的艰难、伟大。

      最温暖:路人赠送红军布,带他认识特型演员

      采访中,王秋生拿出一匹蓝绿色纱布,长3.3米,宽0.8米,看起来已有些年头。“这是红军布,有七八十年了,是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送给我的。”

      2006年4月8日,王秋生去四川寻访红军长征地,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广场办毛主席像章展览。得知他这么大年纪自费办展、走长征路,一名参观者很感动,拉着他来到自己家,送了他这匹布。这名参观者叫蒋青春,是当地一家酒业公司的老板,比王秋生小10多岁。他说,这匹布是父亲留给他的。上世纪30年代,红军住在他家,就用这种布做军衣。有一次军阀打过来,红军匆忙撤离,后勤兵将一捆布落下,父亲赶紧捡起收好,去世时嘱咐他一定要好好收藏。

      两人相谈甚欢。得知王秋生倾尽所有搞红色宣传,蒋青春特意放下工作陪他,请他浏览三峡大坝,带他去成都的毛主席特型演员何明志家做客。“我感觉红军精神没有被遗忘,因为我宣传红军精神,一路上很多人给我帮助,有的还把有关红军的藏品送给我。”王秋生说,那匹布,他当宝贝一样保管着,不仅因为这是红军布,也包含着来自陌生人的一片赤忱。

      最感动:地震中露宿户外,91岁老红军给他签名

      2008年5月12日,王秋生从兰州乘火车前往西宁,途中遭遇地震,火车被迫停开;此后,在天水、宝鸡、西安、延安,遭遇5级以上余震10多次,多次在睡梦中被叫醒,逃到广场露宿避震。冒着余震,他举办签名活动,为汶川地震受灾同胞祈福,得到了热烈响应。

      当年5月20日,他来到革命胜地延安,在那儿待了4天。延安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不平,不停地上山下山,走上一段就气喘吁吁。“毛主席的窑洞在山顶,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盏油灯就是他的办公场所,真艰苦。当地人说他最爱下山到老百姓家中访问。”王秋生说,他每天走访当地老百姓,听他们讲红军故事,并寻访老红军。

      每天不断跋涉,他终于寻访到了一位91岁的老红军曹志谦。“他有儿有女,但就要住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说要保护他的战友们。房间只有五六平方米,里面只有一张床、一张矮桌。”曹老告诉王秋生,他1934年加入红军,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敌人经常来围剿,后来日寇来扫荡,天上飞机轰炸,最困难的时候没衣穿、没被盖,连续几天没东西吃,只能啃草根树皮。战友们自力更生搞生产,用歌声鼓劲。由于农具不够用,他连夜找了一口废钟,大家动手,制成农具。他说,很多战友都牺牲了,自己能活下来太幸运。

      了解到王秋生20多年的红色宣传,曹老很激动,拄着拐杖陪他参观、亲自讲解,还给他留了签名。

      走访30多年,王秋生住最便宜的旅馆、吃最便宜的饭,一路自费举办展览。他没有一分积蓄,为红色宣传、走长征路,耗费数十万元。“刚退休时,我工资35元,现在有5000多元。我小时候讨饭,解放后有了工作,年年还涨工资,我很感恩。好日子来之不易,我要好好宣传,让大家都记住、传承下去。”

      去年以来,因为身体原因,他不能外出了,但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停止。他捐出了数万枚(本)藏品,家里还有一些,其中不乏在市场上很俏的粮票、布票等。“给再多钱都不卖,都要捐出去,这是历史,要教育人们回顾历史,把长征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传下去。”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