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收藏名家 >

我之为我 自有我在——记画家徐保林

时间:2019-04-10 09:58来源:武进文联 作者:朱梦琪 诸丽琴
徐保林,1966年生,溧阳人。1989年毕业于江苏大学美术系。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武进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海粟美术馆特聘研究员,武进书画院特聘画师。

 人物档案

  徐保林,1966年生,溧阳人。1989年毕业于江苏大学美术系。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武进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海粟美术馆特聘研究员,武进书画院特聘画师。

  主要获奖作品有:《都在绿荫中》——中国第二届山水画双年展铜奖;《老岭·仙山头》大痴情缘——纪念黄公望中国山水画展优秀奖(最高奖)等。

  两本传记,影响一生

  眼前穿着黑色皮夹克,留着山羊胡的徐保林,契合了人们对艺术家外在形象的认识。坐在小石凳上,他絮絮地讲述着童年里,那些与画画有关的光影岁月。

  1965年,徐保林出生在溧阳一户普通的农家,很早就展露出绘画的天赋,成了乡亲们口中的“小画家”。初识他的人经常会好奇:“你画画是因为家学渊源吗?”徐保林认真思索了一会说:“其实,我父母都不识字,但父亲心灵手巧,什么都会做,可能受他影响吧。”

  对于画画的最早萌动,来自于一位兄长笔下的乡村水电站。“只记得小时候,大哥画了一幅水电站,七倒八歪,和现实场景很不一样。后来接触美术教育,才知道孩童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涂鸦就是自己看到的世界。”

  物资匮乏的年月里,报纸上连载的关于徐悲鸿、潘玉良的两本传记,坚定着少年对梦想的执着。徐保林说,徐悲鸿在颠沛流离中挣扎以至绝望、在贫病交加中刻苦学画,最终成为中国近代最伟大艺术家;而潘玉良更是不屈从命运,从风尘女子奋斗为一代名画家。“那时候觉得,天底下没有哪件事比当一个画家更让人骄傲的了。”

  1986年,徐保林高考失利,不得不回家务农,一边种地,一边复习备考。专业成绩优异的他,长达3年时间一直卡在了文化课上。最后,终于考入镇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今江苏大学),攻读美术教育专业。

  进入大学,徐保林一头扎进了艺术的海洋,自由呼吸、自由畅想、自由创作。他就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艺术的能量、吐纳着自由的空气。然而,艺术生特有的散漫自由也在悄无声息地消磨着他的才华。

  一位老师看在眼里。一次,老师邀请徐保林到家中做客,拿出一本读书札记让他拿回去仔细翻阅。徐保林现场翻了翻,立刻双手奉还。“读书札记上都是老师对于美术的真知灼见,太珍贵了,我怕弄丢。我也明白老师的意思,他是想告诉我做学问要踏实。”徐保林开始大量翻阅美术史、大师传记、名作,其间,还爱上了中国历代典籍。这些,都深深影响着他以后的创作。

  大学毕业后,徐保林被分配到母校戴埠中学当美术教师。两年时间里,徐保林带出了10个美术专业的大学生。“看着他们能去我曾经梦想的美术高等学府,有一种为人师才有的欣慰。”

  “出走”之后终“回归”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商品经济大潮涌动,“下海”成为时代的关键词。成家不久的徐保林,面临着养家糊口的现实压力。徐保林决定:停薪留职,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他去宜兴做过茶壶设计,回湖塘开过批发部。

  家里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但画笔越来越难提起,心里越来越空。“很多人说,可以兼顾兼顾,可我这个人太笨,只会一心一意做一件事。”徐保林不断重复这句话。

  要画画,还是要面包? 徐保林试探着和妻子商量:“家里的日子好起来了,我还是想画画,能不能……”话音未落,妻子羊斌连连点头。两人相识于师专,趣味相投,相伴多年。作为妻子,作为画友,羊斌不忍心看着丈夫陷入两难,看着他离初心越来越远。

  1995年,为了“面包”“出走”过的徐保林,最终选择了回归初心,在武进社区培训学院做回了老师。不富有,却很知足。“生活解决温饱即可,画画才是我快乐的源泉。”在他看来,咸菜萝卜干就是人间美味,一件皮夹克被磨得两袖开裂也浑然不计较。

  一间画室,三口之家,就是他心之安处。

  回首,山水田园静好

  漫长的时间里,徐保林守着丹青墨海,默默耕耘。

  直到201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大痴情缘——纪念黄公望中国山水画展”,徐保林以作品《老岭·仙山头》摘得最高奖项“优秀奖”。至此,常州书画界才正式知晓这个名字。

  徐保林欣赏山水画一代宗师黄宾虹,受其影响,他的画多描绘江南的山水,从笔墨看,层层叠叠数十重,层层深厚;从色彩看,水墨淋漓,同时也有丹青斑斓的青绿色,更有色墨交辉的泼墨重彩,以及纯用线条的焦墨枯笔。虽是随性之作,但布局、用墨,笔笔有出处。认识恩师丁德邻之前,徐保林是个多少有点保守的传统派。

  丁德邻收徒时指出,徐保林传统功底扎实,但绘画观念略显保守。在先生的指导下,徐保林开始明白,必须以全新的方式和面貌呈现自己的所感所思。他推崇清代画家石涛的绘画思想:“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给自己的画室取名“思诚堂”,寓意忠实于内心、忠实于艺术。

  斩获大奖的《老岭·仙山头》,已隐约可见徐氏山水风格:截取式取景,乱中求整,繁而不乱、密而不塞,画面呈现出苍劲老辣、蓬勃向上、浑厚凝重的气势,细看,又带着点天真烂漫的气息。“仙山头是我家乡溧阳的一座山,小时候经常会去爬山,所以画作中融入了儿时的回忆。”徐保林说。

  也在这一年,作品《含春》入选第二届“徐悲鸿奖”中国画展,好似一个奇妙的轮回,与年少时的偶像,以特别的方式,相遇。

  画了数十年山水画,朴实恬淡似乎早已浸润徐保林的气息,他非常享受当下的生活。虽然不易,但贵在坚持。他所在的武进社区培训学院徐保林美术工作室,还承担着普及美术知识、提升社区居民文化素养的公益职能。

  如今,女儿也追随父母的足迹,成了一名美术老师。徐保林也像每一个为女儿骄傲的父亲一样,念叨着女儿的不易:“她建了自己的‘酸桔子工作室’,虽然我不懂这名字的意思,但年轻人总有自己的想法。”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