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收藏名家 >

一笔一墨一世界——记书法家宋建军

时间:2019-05-07 10:41来源:未知 作者:周健
宋建军,1963年出生,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武进区书法家协会理事,横山桥书画协会会长。早前喜爱绘画,人到中年研习书法,尤擅草书。

    宋建军,1963年出生,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武进区书法家协会理事,横山桥书画协会会长。早前喜爱绘画,人到中年研习书法,尤擅草书。

     漫山遍野的翠绿鹅黄,亭台楼阁依山而建,竹林摇曳,山花烂漫,春天的芳茂山迎来了最美的时刻。宋建军的老宅及创作室便坐落在芳茂山下,站在门口抬头看看远处春风沉醉的山头,似乎又给自己增添了许多创作灵感。

     半路出家学习书法

     宋建军的笔墨人生,在八九岁时就已在心中萌芽。那时他尤其喜爱画画,谈不上正儿八经的学习素描、色彩,有的只是临摹涂鸦,这一爱好从小到大未曾改变,为他的笔墨人生奠定了基础。

     21岁,宋建军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在部队,因为有文化艺术特长,他被分配到了电影队,为战友们放电影。放电影的间隙,时间不够作画,宋建军开始临摹练字,楷书、隶书…… “那时没有方向,也没有老师指导,就凭着一股热情与爱好,不停地临,不停地写。”四年的当兵生涯,宋建军在电影的吵闹声中,沉浸在书法的世界里难以自拔。

     退伍后,宋建军先后做过工人、搞过营销、当过厂长……可所有的工作都做不长,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工作都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为了生计,他无法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书法研习上,只能当做是平时的一种放松消遣,也没有想过如何寻求突破。如今想来,宋建军十分后悔,浪费了20多年的时光。

     日子转瞬即逝,宋建军进入天命之年,家里突如其来的一场变故让他一下子变得一无所有。正是这场变故,惊醒了他,让他知道他所追求的是什么。宋建军放下了一切,开始沉下心来研习书法。但他最担心的是,这把年纪,重拾书法还来得及吗?

     吴昌硕、齐白石等艺术大家的故事让他看到了希望。吴昌硕在诗书画印方面均有极高造诣,艺坛尊其为“四绝”画家,吴昌硕40岁时才拜海上名师任伯年为师,学习画画。65岁时,吴昌硕的画自成面目,创造了中国画新的审美意境,成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齐白石早年曾是雕花的小木匠,27岁到50岁期间,由木匠转为画家,诗书画印逐一研习,却不受当时画坛认可。55岁定居北京后,在陈师曾的建议下,画风大变,终成一代大师。

     两位艺术大家的故事激励着宋建军,为了不受外界干扰,他搬回了横山桥的老宅居住,从早到晚,不停地临摹、创作,希望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在创作中寻一方净土

     随心的生活让宋建军没有了任何压力,也让他在书法艺术中找到心灵的一方净土,他忘记了家庭变故带来的痛苦,寻找到了久违的那份快乐。夜深人静时,心血来潮,便披衣研磨,挥笔催毫;鸟语花香时,灵感突发,埋头挥笔,酣畅淋漓;潜心创作时,身心投入,全力表达内心世界……

     记者在老宅中走上一圈,楼上、楼下均有创作室,笔墨纸砚更是有多套,临摹、创作的纸张堆成小山。而他的书法也很有自己的味道,构图、线条、用墨等无不展现着“宋建军”特色。宋建军表示,这都归功于生活,生活带给他挫折的同时也教会他坚强,这是一笔谁都给予不了的财富,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宋建军坦言,书法这条路并不好走。这些年来,为了达到书法的那种空间美、形态美和意境美,他反复地琢磨,不知费了多少笔墨纸,花了多少精力。尤其是创作一旦到了瓶颈期,那种痛苦他用爬山来比喻,起初信心满满,劲头十足,爬到一半力气已损耗殆尽,痛苦万分。“但爬山终究还能到顶,书法的那种进步是没有捷径也永无止境的。”宋建军说道。

     虽然书法越写越好,但宋建军坚持一个原则,不收学生,不带徒弟。“学习书法,定位很重要,那就是为什么要学书法?”在宋建军看来,定位决定出路,书法对他来说,是一门学问,是传承了几千年的艺术,不是挣钱的工具,为此他很少参赛或用书法牟利,有的只是在书法造诣上的不断追求。

     草书中的技道统一

     在众多书法中,宋建军对草书最为钟情。这种书体基本抛开了文字本身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是一种近乎纯粹的艺术创作。“草书是最具有想象力、最有发挥余地的书体,写作时节奏变化起承转合,空间整合意识强。”正因为此,草书也是书法诸体中最难的一种。宋建军在深入理解、掌握古人法度的基础上,在古人的精髓中与自身的特点和性情之间找到理想的平衡。

     在此期间,宋建军的书艺突飞猛进。不过,在创作中,宋建军努力追求技与道的统一,因为书品中透着人品,人品也渗透进书品中。鲁迅先生曾说过:“书法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确有画的美感;不是舞蹈,却有舞蹈的节奏。”要达到如此纯美空灵之境,必须是技与道的完美结合。

     所谓“技”,就是技巧、技术,写字所必须掌握的文字结构或结体、横竖撇捺的点画用笔、大小疏密的全幅布局,即书法的三要素和基本功。所谓“道”,就是书法成为艺术后,进一步追求形而上的理念,反映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自身高格的心境或理想。看宋建军的书法作品,苍劲有力、气韵酣畅、不拘一格,能想象出他创作时悬肘吊腕,一支长毫浓墨重彩,写得那叫一个潇洒,也正如他的为人,大气、不拘小节。

     写了这么多年,书法艺术的灵秀之气已经浸透宋建军全身,他也在书法中找到了体现自我的价值。对他来说,一杯清茶,窗明几净,创作几幅字画,偶尔坐拥五岳,神游天下,面晤古人,便是最大的享受。他让岁月的痕迹留在纸上,用另一种方式,留住时光,留下他墨香萦绕的人生。(文/周健)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