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收藏名家 >

平安是福吴曼公

时间:2019-08-19 09:48来源:未知 作者:张 骏
吴曼公(1895—1979),原名观海,字颂芄,用过珠字堂、花曼寿庵等斋号。吴曼公在家排行老五,小时候和三哥吴瀛一起,随父亲吴稚英,在湖北长大。

 

     前不久,“翰墨乡贤”介绍过吴瀛,这里说说他的弟弟吴曼公。相对吴瀛来说,吴曼公的知名度要小,但他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与吴瀛却在伯仲之间。他收藏的金石拓片,其精其专,哪怕在民国时期,也是独树一帜的。近代著名金石收藏大家罗振玉,就曾写信给吴曼公,要用自己的藏品,和吴曼公做些交换,以完善自己的收藏。应该说,吴瀛和吴曼公,各自都有值得骄傲的成就。在常州,类似吴瀛和吴曼公这样的兄弟还有许多,譬如钱维城与钱维乔,庄存与和庄培因,还有张惠言和张琦等。有些学者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南京大学徐雁平教授就著有《清代世家与文学传承》一书,对此有专门的研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吴曼公(1895—1979),原名观海,字颂芄,用过珠字堂、花曼寿庵等斋号。吴曼公在家排行老五,小时候和三哥吴瀛一起,随父亲吴稚英,在湖北长大。癸丑年(1913),吴稚英去世,吴曼公和吴瀛一起,随母亲庄还回了常州。回到老家,吴曼公先到常州中学念书,不久进入上海中国公学深造,学业完成后,吴曼公去北京,投靠舅父庄蕴宽。庄蕴宽时任北洋政府的审计院长,吴曼公经他介绍,到海军总长萨镇冰手下工作。在北京期间,吴曼公结识了许多文化名人和书画家,其中交往比较密切的有汤涤、易培基和林琴南等,这段时间,他开始购藏金石拓片和古代书画,收获颇丰。“七七事变”后,吴曼公迁居上海,不久上海沦陷,日本人上门诱逼吴曼公出任伪职,刚巧吴曼公生病,于是以此为理由坚辞不出,逃过一劫。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吴曼公受聘于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任特约编纂,这是一个闲职,而且待遇也比较好。这段时间,吴曼公生活安定,有时间吟诗作画,他的诗词集《花曼寿庵诗词录存》中的大多数作品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他还有个奇遇:建国后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作品陆续公开发表,有许多文人写诗唱和,寄给主席,吴曼公也是其中一员。没想到,吴曼公竟然收到了主席的亲笔回信,虽然只是聊聊数字,但就是这几个字,在“文革”时期,保护吴曼公一家没有受到冲击,凭此又逃过一劫。上世纪五十年代,他还把自己收藏的一些珍贵文物捐献给国家,其中有一件敦煌藏经洞流出,唐人手写的《腊八节燃灯分配窟龛名数》手卷,对当时莫高窟洞窟的分布情况,有详细的记录,具有很高的文献和文物价值,吴曼公把它捐赠给了敦煌文物研究所。老先生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吴曼公晚年,生活比较稳定,以诗书画自娱,1979年在上海病逝。

     吴曼公的书画作品存量比较多,在上海的文物商店和一些画廊经常能看到。除他的书画作品外,还能在一些古代书画和金石拓片上看到吴曼公的题跋,这可能和他曾任故宫博物院顾问有关。我有一开他父亲吴稚英的诗稿,就有吴曼公题跋,从跋语内容看,这开诗稿是吴曼公自己的藏品。吴稚英的墨迹以前没有发现过,这就给作品的鉴定增加了难度,而吴曼公的跋语无疑是决定性的证据。另外,还见过一些书画作品留有吴曼公的墨迹,如明代徐渭的花卉长卷,清代王鉴、弘旿的画作,张琳的书法扇面等等。这里看到的山水(如图),是一把成扇,扇骨上刻有“珠字堂”三字,当是吴曼公的自用扇。这画作于乙未年(1955),是他六十岁时候画的,画面有一老翁,拄着拐杖过小桥,去看几棵老松,远处大山巍峨,意境深远。落款写了一首七绝:“携邛独访六朝松,拔地参天万绿中。可惜翰园龙虎气,未曾云际化长虹”,这首诗的意思很明显,是对抱有才华而未能充分发挥,心有不甘。考虑到这是吴曼公的自用扇,这诗所表达的,就是吴曼公自己内心感受了。虽然从诗里能看出吴曼公对自己的境遇有些许遗憾,但吴曼公生活在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经历清朝的灭亡、军阀割据混战、日寇侵华、解放战争,还经历了“文革”,而他在大乱之世能平安度过,关键时刻还有好运相帮,自己对金石拓片的研究和书画创作也有相当的成就,最后还得以高寿善终,从这些来说,吴曼公算是有福之人了。文/张骏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