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武进区书法家协会理事,常州市书法家协会女书法家分会理事。多年来,书法作品入展全国首届楷书展、祭侄文稿杯书法展、全国教师书法展,获常州市第二届书法篆刻大赛优秀奖。 夏天就要过去了。栀子花的幽香渐远,横山脚下的高中校园热闹起来。又是新的一学年,刘红玉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耳边回想起青春的声响。执教28年,她已习惯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写一张大字再睡觉的生活。她是一名优秀教师,也是一位出色的书写者,49岁的年华正正好;墨染山水间,这块璞玉自顾自地发出温润光芒。 摇啊摇,摇到横山桥 在苏锡常地区,横山桥镇是有名的诗词与书画之乡。刘红玉就出生在横山脚下的一个书香人家。“我的外公很喜欢书法、诗词,家中常有乡儒云集,谈诗弄墨。”幼年的红玉听得外公讲多了这一个字好在哪里,那一处该如何运笔;再者母亲也写得一手好钢笔字,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成长起来的刘红玉,一早就显露出对书法的兴趣与天赋,初学写字就很有样子了,三年级起更是开始负责全校的黑板报。宛如一幅水墨画的横山桥老街上,女孩听着舳笛渐渐长大,考学之后再归来,刘红玉成为横山桥高级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 也正是在21岁师范毕业那年,刘红玉正式拜师本地书法名家白清渊。每周,她坐公交车从横山桥到湖塘学习书法。“白老师教给我的,不仅是他所擅长的清秀严谨的欧体,还有永远向上、终身学习的理念。”刘红玉介绍道,如今已近耄耋之年的白氏夫妇,依旧每日习字读书,还一道学习英语、出国游学,这样的精神如何不让人敬佩向往。后来儿子出生了,刘红玉就带着儿子一起去;现在每年也都会去拜访恩师,帮老师整理书房,带习作给老师批改指正。 后来,刘红玉又到常州,拜师同是横山桥人的实力派书家陈海良,跟他学习行书。“都说字如其人,陈老师为人肆意飞扬、幽默风趣,他的行书就多了一分‘活’的章法。”一路走来,刘红玉在山水间挥毫不倦,洗砚池边,墨梅点点。加入中国书协也好,作品入全国展也好,她始终是这样谦逊低调,甘守着家乡与教案,三十载时光悠悠,荏苒留下墨香。 簪花小楷付与芳华 “在书法一途上,本地书法界的前辈、同仁都助我良多。”刘红玉说,同是女性书法家,武进书协主席戚散花对她帮助良多,引荐她参加许多书法交流活动。书法家、评论家叶鹏飞则跟她讲写字与为人处世一样,都应听从自己的内心。“写字就是写自己,就是写心境,若是让我一味模仿白先生的周正、陈老师的潇洒,我都写不来的。”对照自身性格,刘红玉写了许多年温婉的小楷,行书也有一股子“书卷气”。 书法也不断塑造着书写者的性格,岁月与墨香一道沉淀。字如其人,人如其名。长发如瀑的温婉女子,肌肤微丰显得可亲,说话也细声细气的,正是最受人喜爱的老师的样子。一手簪花小楷,清丽雅正中有灵气流动。初习“灵飞”,再学“二王”,又临钟繇,最近写到赵孟頫,刘红玉珍重习字的每一个阶段。《灵飞经》构建秀丽境界,《曹娥碑》注入坚定笔力,《宣示表》培育宽博古拙的气质,《道德经》赋予灵动多变的细节……近来刘红玉越发注重“临创”结合,临帖之余多加消化感悟,以期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炎热的暑假,正是刘红玉专注练字的好时候。除了小楷,她也写大楷与行书。“写大楷时,要努力炼化出褚体字的顾盼之意呀。写行书时,又想要像东坡一样兼具厚重与疏狂。”少年时体会不出的苏东坡的妙处,经历了人生之后读来再不相同。刘红玉现在最爱抄的就是苏词,片刻之间写就一幅扇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再描上一丛墨竹,几多意趣、几多感慨,尽付流年,尽在心间。 投身文教事业只源于爱 刘红玉爱书法,爱写作,也爱英语教学,在她这儿,这些热爱并无不同。在学生们眼中,刘红玉是个既严谨又温柔的老师,两种特质在她身上亦不显矛盾。 “日常英语教学,我一次带两个班、100多个学生,一星期至少要上12节课。”刘红玉介绍道,前年与去年,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到横山桥中心小学带教书法社团,20个学生,每周五上一次课。“孩子们天真烂漫,和他们在一起很开心。”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孩子们成绩颇丰,屡屡在国家、省、市的书法比赛中获奖。”刘红玉说,等过些年,自己退休了,应会依然不舍得离开讲台。 身为高中教师,多年来保证过硬的教学质量就已不易,还要利用闲暇时间习字写文,刘红玉坦言实在没有余力兼顾家务。“我要感谢我的先生成卫中,不仅包揽家务,还特别支持我进行书法创作,多年来一直开车送我四处去上课、参加活动。”刘红玉感慨地说。成卫中也是横山桥高中的一名教师,他与刘红玉正是相识在这山清水秀的校园里:那年,年轻教师们周末相约去清明山野餐,“特别勤快、擅长包馄饨”的成卫中与留得一头秀发、写得一手好字的刘红玉就此相识;三十年过去了,两人始终恩爱如初。这份爱,一直萦绕在家庭氛围中,也萦绕在刘红玉的笔端。 天渐凉,心却暖。行走在熟悉的校园里,随身带着最爱的汪曾祺小说选,刘红玉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田园与归处,是女书家心中的宝藏,也汇成她笔下的芳华,就像这翠色湖山中的一方宝匣,随时可以打开取用。无尽夏,美如玉。文/ (责任编辑:DY) 谢书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