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收藏名家 >

书画美妆显匠心——访常州裱画师张遂先生

时间:2020-10-04 14:37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肖飞
在常州地区,裱画师张遂先生的装裱艺术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可算得上是当地书画装裱工艺行业中的领军人物。

 
      一幅完整的国画,需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或绢类物品上的。装裱也叫"装磺、"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能够使书画作品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最早记载装裱史料的是唐代张彦远著的《历代名画记》.其中提及:“晋代已前,装背不佳,宋时范哗始能装背。”到了唐朝,唐太宗大力搜集王羲之的书法和历代名画,指定王行直装裱,褚遂良、王知敬监领其事,可见唐代对裱画的重视。五代时.装裱技艺进一步发展。到了北宋,宋徽宗设立画院,装裱家列人官职,成为文思院六种待诏之一。在皇家的倡导下,书画家、装裱家精心探究的基础上,终于形成了著名的“宣和裱”的格式。这也标志着我国书画装裱技艺开始传人民间。特别在明、清五百年间,装裱技艺成为专门行业。
     在常州地区,裱画师张遂先生的装裱艺术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可算得上是当地书画装裱工艺行业中的领军人物。
     秋日的一个上午,笔者前往坐落在武进区湖塘镇金鸡花园的常州市遂缘斋裱画工作室,采访了这位著名裱画师。
     张遂,今54岁,气质儒雅,性格和善,面带笑容,说话平缓,这似乎与他从事多年的书画装裱行业有关。
     在张遂的带领下,笔者走进他的展示厅。这里,墙上悬挂着装裱好的字画,让人顿时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张遂告诉笔者,实际上,他真正的装裱厂房在湖塘东方新村,这个工作室是临时设在他八旬父母的住宅内。他父母都是从企业退休的,父亲还是企业的技术干部,以正直、认真而出名。父母一直教育张遂,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赚的每分钱,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因此,张遂在书画装裱工作中,一直贯穿这种理念,传承祖辈待人接物的美德。
     如今,88岁的父亲行动不便,张遂便与弟弟轮流住在这里照顾父母,尽一点孝心。张遂也是爱心人士,近年来,他资助贫困学生多名,并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捐助活动。
     提起他的从艺历程,张遂笑了笑,说:“一晃已经40年啦!”
     他家原住湖塘镇陈家村。1981年,他14岁,作为土地征用工,进入武进县工艺美术厂。当时,厂里主要生产外贸工艺品,其中有20多人在书画装裱车间工作。张遂人小,被安排学习裱画,师从著名裱画师熊文国先生。
     张遂勤快灵巧,车间里的什么泡水扫地,打杂务,他都抢着干,很讨师父和同事的喜欢。因此,师父和师兄们都愿意教他,帮助他。学徒期间,他起早贪晚,认真虚心,勤学苦练,师父对他传授绝技,诲而不倦。他白天在厂里做,晚上在师父家里练,技艺进步很快。
     半年后,厂里给他一半工作定额,一年后即要他完成工作全定额。当时,他立志长大后要做一个装裱高手,因此学习时甚是用心,不但学得了装裱的基本功,而且也懂得不少文史知识,了解历代名家的书画特点,也略具书画鉴别能力。功夫不负苦心人,张遂的阅历和技艺日增,1982年年底即满师,独当一面了。
     20世纪90年代初,企业转制。张遂下岗后,创办了常州市遂缘斋裱画厂。
     张遂装裱书画严格按照多年形成并逐渐完善的操作程序,对于每一个操作过程,都要严格质量,丝毫不马虎。比如说托“画心”,必须先细心观察画的简繁、墨色的浓淡,以及纸张(或绢)的特点,考虑其吃水缩水性能,然后再动手托裱。这样在托裱时就可以避免损伤原画的墨迹,使画面保持最佳水墨效果。用纸、锦缎或绫子的颜色,根据客户的喜爱来和从艺术角度来选择,裱后作品平整挺括,使作品的意境发挥得淋漓尽致。经过四十个春秋的寒来暑往,张遂的书画装裱艺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 
     常言道,三分画,七分裱。听起来,此话似乎说过了头。但从实际情况看来,也颇有它一定的道理。中国画,特别是泼墨写意画,画好后看上去不觉得太美。所以,就需要经过装裱来提升,让书画作品焕发光彩。
     为了让笔者能感受书画装裱的过程,张遂找出一幅完好的画作,做了一个简单的演示。他把作品反铺在桌面上,喷洒一层清水湿润画纸后,再铺上准备好的宣纸,均匀地涂上糨糊。涂抹糨糊的同时,将字画附上纸张,让原本薄薄的画作更加厚实。
     他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每一个步骤,一边介绍道:“装裱一件书画作品,从托画芯开始,一般要经过托、拉、镶、扶、砑光、上杆等六道基本工序。”
     笔者询问道:“书画装裱有几种类别?”
     张遂介绍说:“装裱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来装裱不佳或是收藏保管下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古旧书画进行装裱。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而重新装裱的旧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
     他指着裱画工作室里的一幅画作介绍说,这是常州著名画家莫静坡的作品。此画有3米长、1米宽,是莫静坡20多年前的作品了,已经受潮变色。张遂接手这幅画的装裱后,以高度的装裱旧字画的技巧和高度的耐心和责任心,细心认真地修正,花费了一周的时间,终于使画如当初,重放光彩。
     实际上,张遂在1982年举办的常州书画院第一届作品展上,就为我国书画大师刘海粟的画作装裱,该画是一幅四尺整张的《青水绿水》贺片,是画展中的压展大宝,来不得半点马虎。1984年,在南京举行的纪念淮海战役胜利35周年书画展期间,张遂又接手装裱100多幅书画,其中有启功、范曾、武中奇、尉天池、李可染、周慧珺、沙孟海、张继馨等名家的作品,最大的作品有6.2米长,2米宽。几十年来,他参与多次数量多、规格高的书画展览及室内书画布置,都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受到委托方的交口称赞。常州著名书法家徐浩然老先生说:“作品交给张遂,你可以一百个放心,他做的比你想的还要好!”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此话用在装裱技艺上,也一样适用。美妙的书画需要有华丽的外衣来装饰,来保护,而裱画师正是专为名画制作嫁衣的人。一幅旧画,纵使受损程度相当严重,在裱画师手里,也可以起死回生,这也是裱画师高超技艺的体现。
     张遂告诉笔者,传统手工装裱工具有刷、尺、刀、剪子、镊子、喷壶等大大小小10多件。他就是用这些简单的工具,每天躬着身刷、裱,把许多有名的、无名的书画家的作品装裱成一件件人见人爱的艺术品。他说:“做好这一行,没有什么天法,就是匠人要有匠心!”
     由于他裱画做工细致,讲究作品平整度,配色得当,画面整洁,人口相传。常州地区书画名家徐浩然、白清渊、史光新、叶鹏飞、江可群、凌文铨等人的作品,大多请他装裱。近年来,他每年裱画2000多幅,40年来已经装裱6万多幅。
     笔者又提起机器装裱,又快又省力,问他:“为何还一直沿用传统的人工装裱技艺呢?”
     张遂认为,在如今的装裱行业里,机器装裱越来越常见。但是作为一位装裱师,他认为在装裱古旧字画,尤其是揭背,还是用传统的装裱技艺为好。
     张遂说:“机器装裱和手工装裱不一样,机器高温加热把塑料膜按压在字画上,就没法再揭再裱。几十年后,等装裱的寿命一过,再想补救也来不及。”
     事实上,再好的机器和人工装裱,都只能让一幅字画最多保存100年。但是,历史上数百上千年留下的字画真迹,都是经历无数次再揭再裱的过程。一旦机器装裱之后,字画就没法再揭后装裱,这就很难使古代文化艺术得以传承。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喜欢字画和收藏字画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懂得字画装裱的人却越来越少,愿意从事这个行当的人越来越少。在这份艰辛的艺术工作里,张遂毫无保留的与后辈分享经验,激励年轻一代投入此行业的热情。自1995年,张遂被常州市老年大学聘请为书画裱制教师,培训学生500余人,自带徒弟16人。
     2009年,书画装裱被列为常州市武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张遂作为此一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从事裱画行业,让这一千年文化技艺进一步发扬光大。(文/肖飞)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