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收藏名家 >

卓然名家汤贻汾

时间:2020-10-23 14:44来源:未知 作者:张骏
汤贻汾(1778-1853)字雨生,号粥翁,江苏武进人。他是清乾隆进士汤大奎的孙子。


     常州的没骨画派,自明末清初开始到民国年间,数百年风雅不坠。这当中恽氏家族对画派的传承和延续,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自恽格开派以后,恽馨生、恽源濬、恽标、恽冰、恽元復等一路人才济济,把没骨画派发扬光大。到清中期,毗陵画坛另一家异军突起,汤氏一门自汤贻汾开始,汤禄名、汤世澍、汤涤、汤建侯等也是大家辈出,和恽家形成双峰并峙的格局,其中汤贻汾更是以“书画诗并臻绝品”而名动大江南北。

     汤贻汾(1778-1853)字雨生,号粥翁,江苏武进人。他是清乾隆进士汤大奎的孙子。汤大奎以进士授福建凤山(今台湾高雄)知县,在任职期满等候交接期间,凤山发生了林爽文起义,汤大奎招募乡勇进行守御,结果兵败遇害,同时遇难的还有汤大奎的儿子汤荀业。因为祖父汤大奎和父亲汤荀业的忠义之举,汤贻汾得到清廷的荫封,授云骑尉,数十年官至浙江乐清协副将,后称病退隐江宁(今南京)。他名为武将,其实是个文人,汤贻汾于诗、书、画无一不精,尤其他的绘画,《清史稿》称:“自道光后卓然名家者,惟汤贻汾、戴熙二人”,汤贻汾隐然有画坛盟主之势。晚年他退居江宁后,在鸡笼山下修筑“琴隐园”,以诗文会友,天下名士往来不绝。到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在广西起事,一路北上并围攻江宁,汤贻汾协助官军守城未果,在太平军破城之后投水殉国。清廷为了表彰其忠烈,赐谥号“贞愍”并入汤氏“忠孝专祠”祭祀。汤贻汾著有《琴隐园诗集》《琴隐园词稿》《画梅楼合笔》《画筌析览》等。

     汤贻汾的绘画,以山水和梅花见长,他的山水画笔墨秀润,意境优美,梅花则是清气扑面,超尘脱俗。汤贻汾亦擅长书法,他的书法大字多写隶书,小字以行草为主。这幅书法扇面(如图),就是他以行草书写的一首五言排律,正文占扇面的三分之二,余下部分写了一段长跋。诗文内容写的是有客来访,相谈甚欢,以至分别时不胜惆怅。落款部分比较有意思,内容如下:“已酉初冬中浣,子湘吟长来自吴门,促膝荒园情话累日。濒行索书便面,信笔书此即以奉,贻不足正也。七十二叟贻汾”。己酉是1849年,子湘吟长是湖南的李星沅,道光进士,曾任兵部尚书,陕甘、两江总督等职,是道光皇帝倚重的朝廷大员。李星沅好藏书,有文名,被誉为“以经济而兼文章”的湖南三君子之一,也是汤贻汾的多年好友。1849年时李星沅在两江总督任上,因年老多病请假修养,回家之前特意来和汤贻汾告别,分手前请汤贻汾书扇面以作留念。从正文的内容结合落款的长跋来看,这是汤贻汾专门为李星沅写的话别诗,这幅书法扇面也是两位文人相互敬重的见证,这是一幅有故事的书法作品。

     汤贻汾故居,在常州青果巷的东巷口,是一处前后三进的独立小院,目前还保留着,并且已经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故居曾经在道光九年(1829)被改建成祭祀汤大奎的忠孝专祠,据说还保留下来《忠孝祠记》的石刻碑和“可对堂”的匾额,不过我在几年前故居还没有修缮时进去过,并没有看到。当时故居已经破败不堪,小院内杂草丛生,很难想象,在城市中心竟然有如此荒芜的场所。现在经过修葺,看起来情况比以前好很多,最后面的两层小楼已经有机构进驻,利用起来了,前面两进屋子还上锁空着。汤贻汾这么大的名气,故居这么好的地段,就这样空关着有点可惜。另外,汤贻汾祖父汤大奎在凤山殉难后,后人也立碑以缅怀,我也专门去看过。纪念碑在高雄凤山城隍庙内,镶嵌在城隍庙最后一进大殿的前沿墙上,碑高一米多,丹书“忠节流芳”四字,碑外面有玻璃罩保护,我想拍一张碑文的照片,但因为大殿光线暗淡,加上玻璃罩的反光,各种尝试下来,照片效果都很差,无奈,只好悻悻然离开了。文/张骏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