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志 伴 我 行
时间:2011-06-10 10:45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乡志是一个乡政治、历史、地理和经济文化的缩影,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古人说“要得饱,隔夜饱;要得富,祖上富。”我祖上世代为农,家无长物传世,到我这一代又命运多舛,我以前爱好收藏古钱,可惜惨遭盗窃,我没有足够的资本来收藏有价值的宝物,唯一爱好便是收藏志书。
我是从事常州文物工作的,志书对我研究常州的历史有很大帮助。通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已收全了原武进60多个乡的“乡志”(含镇志),现在我每天回到陋室,看到堆在书橱上的乡志,心里就喜滋滋的,这些乡志天天伴随着我,在我眼里,它们就是我家的镇宅之宝。
乡志是一个乡政治、历史、地理和经济文化的缩影,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常州与武进历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武进原有60多个乡,是我国名列前茅的一级大县,文化底蕴极为厚重。20世纪80年代,原武进县的60多个乡镇开始修志,抢救了从清代、民国直到解放后的许多文化断层,乡志是常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记载。
说到收集这些乡志,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常州文化宫和迎春步行街曾是常州的收藏品市场,是常州文化人休闲的好去处,我的许多乡志就是在这里陆续收集到的。直到去年,我虽已收集到60多部乡志,但就是孟城、汤庄两部乡志在市场上看不到,我曾委托许多收旧书的老板代为寻觅。去年11月的一天,我在步行街上见到了武进区教委退休的柴国林老师,柴老师也是一位志书收藏爱好者,那天我们一阵寒暄后,我就提出想购买柴老师多余的孟城、汤庄乡志,柴老师虽收集多年,但还缺一本泰村乡志,柴老师提出愿意以孟城、汤庄乡志换我收藏的《泰村乡志》,我正好有一部《泰村乡志》,如果交换,我就要少一部。我犹豫着,但想到“君子成人之美”,虽然我失去了《泰村乡志》,但我可以复印一部,这样我们两人就补了互缺,取得了双赢,何乐而不为呢?周六,我们如期到达步行街,双方都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所缺乡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武进乡志曾为我研究常州历史和常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开展发挥了作用,这些年我在《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常州收藏》发表了一些文章,也得益于武进乡志。我认为每家都有宝,只要你的藏品有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且又是自己喜欢的,那就是自家的宝,并不仅指金银珠宝。(文/陈伟堂)
(责任编辑:人文常州)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