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收藏文化 > 收藏拾锦 >

收藏中医膏滋方

时间:2013-04-08 09:37来源:未知 作者:单德成
据1948年《武进指南》载,民国初年至解放前,在常开办的私人诊所有近200家,以中医诊所居多。众多中医名家在使用方笺和处方用药上各显绝技,争奇斗妍,所开膏方不乏传世珍品。

 

       膏滋方,是将药物加水煎熬,滤滓,加糖、胶而熬制成稠厚的膏,近年亦有医院制成固体块状膏,它具有辨证施治、辨体调补、度身定做、甘甜爽口、营养丰富、药力持久、服用方便等优点,因而备受欢迎。

  中医方笺是诊治疾病的真实记录,是总结、整理、研究中医学术思想与经验的宝贵资料。如今,中医手写处方已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其历史、学术及文物价值均不容忽视。

  据1948年《武进指南》载,民国初年至解放前,在常开办的私人诊所有近200家,以中医诊所居多。众多中医名家在使用方笺和处方用药上各显绝技,争奇斗妍,所开膏方不乏传世珍品。

  常州钱氏中医儿科,作为江苏著名的中医儿科世家,自明末钱祥甫始,传承延续12代,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常州钱氏儿科世家留存的膏方,是中医界不可多得的瑰宝。有一张钱钧(字:同增)(1880-1824年)替一位痫症患者开的膏方(图①),时间是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年,即1906年),距今已有107年的历史。拂去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尘埃,这张膏方保存了大量人文信息,仍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当时诊病方笺、用药配药的特点。此方为竖书红条24行笺,落款有两方篆刻章,分别是:兰陵钱氏、同增。处方用药极为考究,在19味中药中对17味提出了加工要求,如人乳拌蒸白茯苓、甘草汤泡炒远志肉、大熟地蒸脆捣入。方末要求药店“秤准两钱”,即不能短斤少两。配药的印章为“介寿号制钱九扣”,从药价打九折上看,可见当时药店也在搞“让利促销”。另如钱氏儿科传人钱同高、钱今阳和我在常州医专的老师钱育寿的墨宝也都各具特色。

  由于膏滋方价格昂贵,封建社会仅为少数达官显贵享用,当时开膏方确实是慎重其事。一是当时存在迷信心理,开膏方要选取黄道吉日,故方末都有“吉定”两字。二是在落笔上非常谨慎,笔者收藏了王有声医师替谈先生开的膏方(图②),时间是1938年(戌寅年)仲冬,方末先署王有声医师撰方,幼子振东秉笔(执笔),后有门人张炳炎、孙冀云、俞懋曾同校,撰方、秉笔者均铃印以示负责。

  林氏喉科绵延百余年,最早业医者林少卿及其弟子早年开的膏方,脉案言简意赅,开药在时间上并不囿于冬季,有杏月(二月)、桂月(八月)、菊月(九月)、冬月(十一月),为我们开阔了思路,不像如今冬季开膏方出现“井喷”现象。

  我的朋友王淦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中医,珍藏着其父王道平(1895-1971年)膏方(胶方)手抄本,使我得以复印留存。王道平是孟河医派马培之的传人,先后带徒七八十人,共有各类膏方达137张。王老膏滋方病种之全、用药之丰、论述之精,令我赞叹不已、爱不释手。

  自古以来中医名家中不乏学识渊博的名贤儒医,他们处方中遣词造句的儒雅,反映在膏方的脉案中,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周玉麟老师(1918-2005年)在1964年开了一张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膏方:“张某,曾经风中(同“中风”)已历二十年,近时夜尿频多,大便干燥,上肢发麻,两脚木强(同“僵”)……气血流行不到之地,即为湿痰淤血窃踞之所……症情分歧,治本一途,挚要提纲,壮水为主,益气培土而化湿痰,佐以养血和营通络之品,标本同治,以冀弋获。”整个医案写得方药对证,切中病机,引经据典,文辞畅达。

  沪上十大名医之一的顾筱岩曾说:字是一张方子的门面,是一个医生文化底蕴、学识才华的外露。很多病家求医之先,常常先借你的方子一看,以度学问深浅,医道高低。字写得不好,业务少还是小事,字写得不规范,药师错配,贻误人命,危害极大。凡其入门弟子,先须习字,每晨先练字,临写字帖经先生批阅合格后,才能读医书,已成定例。一手好字被列为有学养的中医首要条件,在我收集的数百张膏方中,谢景安稳健端庄,飘逸清新;林树谷奔放自如,雄浑洒脱;钱宝华工整秀丽,朴实流畅……这些膏方,医人之余,又成了书法艺术的珍品。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