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探访仁惠观

时间:2017-11-18 10:03来源:未知 作者:张军
宋代《咸淳毗陵志》地图上,烈帝行庙就在琅琊庙的南方,鸣凤乡的东南方向,虽然古代地图没现在的精致,但基本上能判断,这座仁惠观,或许就是地图上显示的那处烈帝行庙吧。

    原武进西部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道教观宇众多,连宋代《咸淳毗陵志》地图上都有“太和观、琅琊庙、烈帝行庙”等多处道教场所,而没有标出的其他道观更多,这在本邑乡土地理、文化上堪称独一无二。那么,在时代巨变的今天,这些旧道观还有地名或其他意义上的留存吗?

    大家都知道原奔牛高中有一棵500多年的银杏,其实,在奔牛观后村还有一棵更加高大的银杏树,知晓的人却是很少。观后村的这棵银杏树,看起来确实比原奔牛高中的更加苍劲、高大,虽有一根枝干已枯萎,但整棵树外观仍是郁郁葱葱,树的胸径也比原奔牛高中那棵大了至少一围。银杏树南侧,有一座祭台,西南角还有一座外观刷成黄色的焚帛炉,供人烧香化纸之用。仔细观察焚帛炉,烟熏的痕迹很深,似乎这里的香火甚旺。在这棵受保护的古树附近,地表上残留了不少石构件,其中有三个排列整齐的石柱础。

    “南面过道上的石柱础,为南面大门过道上的柱础,这里四面环水,为长方形的道观,地基比周围约高不到一米,道观有戏台,有大殿,大殿之后还有一座殿。这里有个奇怪的现象,这里大殿的位置上住着5户人家,每户人家都有一个斜眼,很是怪异。外面的护城河传说是仙水,拿回去可以治病。”当地51岁的村民金先生说,他的父亲18岁当兵前,曾是这里的道童,也是这里最后一位道士,拆观后大量石构件用于建造村边石桥。

    据《奔牛镇志》记载,此观为仁惠观,建于明万历年间,拥有前、中、后三进和两个院子,共20余间房屋。前进庙门陈列一丈余高的水神、火神泥像两尊,并配有高头石马、马夫两对。前院内有洗心池和一棵银杏树。中后进内分别塑有关帝、武烈大帝、王灵官、龙王等像,边厢有周、陆两猛将、护法大仙、蚕花神,后院有大铁香炉一只。仁惠观归邹区惠灵山统领。每年农历三月初八,惠灵山出会,必到仁惠观奠茶。旧时仁惠观下辖东、西、北、外东社四个基层社组织,各基社都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农历三月初十,由观内当家道士召集四社负责人商讨庙会具体事宜。夜晚,观内整夜灯火通明、香烟缭绕,诵经声喃喃不绝。三月半起,观内开始上演社戏,连续四五台,基社各农户置备酒饭,广邀亲友至此观看行会、社戏,热闹非常。仁惠观前后三进各悬匾一块,前进为“掌养万民”,中进为“民康物阜”,后进为“忠烈昭天”。每年端午节,观内道士为四社百姓发符,送雄黄酒,意为百姓除灾去邪。1958年,仁惠观被拆除改建为民房,洗心池也被填平,唯银杏树郁葱依存。镇志还记载:“池侧有银杏一株大数十围,荫蔽数亩。观为忠佑行庙之一。旧传陈司徒祖父葬此,或谓旧居。殿后有小药磨,指为古物。今池、磨早已不存。”

    《隋司徒陈世威公传》记载,陈杲仁咸淳六年封福顺武烈显灵昭德王,元延祐五年封福顺武烈显灵昭德仁惠孚祐真君。明洪武初诏去封号,题木主“隋司徒陈公之神”。由该文可见, “仁惠”两字出现在元延祐五年,全元文中有《代仁惠观请周彦忠》,说明那时就有仁惠观,但是否即为奔牛的仁惠观,不得而知。而奔牛的这座仁惠观是否建于元代,明代沿袭了这一名字并一直延续到1958年,也不可知晓。

    在问答中,金先生把观说成了“神位观”,说这里供有一位神仙的神位。至于是哪位神仙,他不清楚。记者怀疑,是否金先生口中的“神位”就是指供奉陈杲仁的牌位?或者是陈杲仁祖父的牌位?所以会有讹称。

    宋代《咸淳毗陵志》地图上,烈帝行庙就在琅琊庙的南方,鸣凤乡的东南方向,虽然古代地图没现在的精致,但基本上能判断,这座仁惠观,或许就是地图上显示的那处烈帝行庙吧。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