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惠济桥

时间:2018-03-25 12:50来源:未知 作者:潘星光
我辈人看到的念兹在兹的戚墅堰惠济桥,应该是在民国20年(1931年)秋惠济桥被大水冲垮后,于民国22年(1933年)重建的。

     原戚墅堰区政府网站上曾经这样介绍惠济桥:位于戚墅堰老街东首,跨京杭运河。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此处曾建闸,闸上架木,以利行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初架木桥,取名跨塘桥。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里人孙琼、李晋锡、张沛恩等捐资改建为石梁拱桥。

     1949年重修戚墅堰宝树堂《毗陵谢氏宗谱》有两篇人物传,都记述了惠济桥的建造。一篇是包达源于乾隆乙巳(1785年)撰写的《景安公传》,另一篇是程本培于道光乙未(1835年)撰写的《景明公传》。

     《景安公传》有这样一段文字:“戚墅运河,上自政成桥,下至横林桥,三十里南北相隔。每逢风雨之夜,坐以待旦;风雨之日,渡每覆舟,民人嗟哀之声闻之心惨。公乃邀在镇亲戚相商,起捐建跨塘大桥,以济行人。同人悉首肯,而推公为董事。公乃让于诸公,而愿协办之。遂禀于县府诸宪台,乃垫银先购器物木石,罗列两岸。及县宪以部文到日,料已过半,遂越寒暑而桥成,四乡之人盛称桥之功德甚大,而不知公之苦心为最仁也。”

     《景明公传》也有类似的一段文字:“是乡之东河,即运河也,由白家桥以至横林,绵亘数十里,无桥可渡,风雨寒冻多病涉者。公乃先倾家财集资鸠工,为乡首创。工费不啻累万,至今巍然,巨石雁齿排列,坚固整齐,乡之人名其桥曰惠济,殆所谓地以人传者耶。”

     谢景安与谢景明都是戚墅堰谢氏二十二世孙,景明是景安的从弟。宗谱世表记载,谢景明生于康熙甲午(1714年)九月,乾隆乙未(1775年)十月卒,寿六十二。

     又据二铭堂《张氏宗谱》2009年续修本卷一甲《曾祖考天叙公行略》:(十二世)天叙公……以勤俭起家,自甘淡泊。而里党有善举,无不倡义,捐资力成厥美。戚墅镇为郡东通衢,向无石梁,往来者病涉。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里中倡议建桥,曾祖即命余祖维明公董其事,慨输千金,至今商民永赖……

     《谢氏宗谱》和《张氏宗谱》的记载印证和补充了《戚墅堰区志》的记述:

     (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倡议,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完工。戚墅堰运河上建的跨塘大桥是木桥,由谢氏兄弟先垫资累万的方式建造的,张氏家族也“慨输千金”。

     (二)戚墅堰惠济桥石桥是在道光乙未(1835年)年前建成,而不是笼统地说是道光年间(1821-1850年)。从《张氏宗谱》看,张沛恩,字沐斋,天叙公曾孙,在谱里有一篇《外舅张沐斋先生家传》,有这样的记述:“里有惠济桥,为往来必由之地,桥坏,公议重建,集多金贮先生家。有友欲权为移用,先生毅然曰:交好,私也;桥资,公也。吾何敢以私误公……”由《张氏宗谱》知,沛恩公因道光辛卯(1831年)水灾,忙于里中救灾,积劳成疾,卒于次年道光壬辰年(1832年),年仅五十七岁。而惠济桥当在其生前建成,则应在1830年前。

     我辈人看到的念兹在兹的戚墅堰惠济桥,应该是在民国20年(1931年)秋惠济桥被大水冲垮后,于民国22年(1933年)重建的。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