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助力旅游明星城市建设,天宁提出要把全域当作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创建属于天宁自己的文旅品牌。其中,就包括围绕运河文化加快资源开发与服务配套。在天宁范围内,现拥有京杭运河、张太雷故居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1处,其中全国重点4处、省级18处、市级49处,拥有“江南名人第一巷”青果巷、常州文脉所系的前后北岸两个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历史文化遗存,都坐落在大运河文化带范围内。从即日起,锦绣天宁推出《宜游天宁》系列,和大家一起探寻大运河天宁段的文化珍宝。首期,我们走近焦溪的4座古桥。 焦溪村具有700余年历史,古镇东倚鹤山、北枕舜过山、南望石堰(芳茂)山,舜河依山流经,龙溪河穿村而过。 焦溪目前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有几百座之多,“一河、四桥、五街、十三弄”形成街区,依旧完好,散发着历史文化浓厚的气息。 古街临河而筑,“面街背水户通舟,台榭高低临水际”。龙溪河蜿蜒东流,明清所建的青龙、咸安、中市、三元等精致古朴的石拱环洞桥,编织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美景。 焦溪历史上有9座桥,如今还剩下4座:三元桥、中市桥、咸安桥、青龙桥,现在均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咸安桥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咸丰年间(1851-1861)重修,横跨于焦溪老街龙溪河上。桥体完好如初,是一座南北走向单孔平板桥梁,桥面共用长约6.5米的花岗岩条石7块,其中5块铺面,2块作栏板。 三元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以“三元”命名,期望这里人才辈出,出类拔萃,“连中三元”。桥横跨于焦溪南街和南下塘之间的龙溪河上,是一座东西走向的纵联并列式单孔石拱桥。拱圈外镶边,桥面正中嵌浮雕图案的龙门石,桥面两侧竖厚实的栏板,各嵌有6根望柱,部分望柱端部雕刻成狮子形象,两侧桥额浮雕“三元桥”3字。桥梁用花岗岩和石灰岩(青石)建成,民国时曾进行局部维修,现保存良好。 青龙桥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又名“虞门桥”。青龙桥属纵联分节并列式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桥拱圈外镶边,拱圈上端两侧有桥耳一对。桥面中间嵌一旋叶形浮雕图案石,桥面两侧置厚实的栏板石,两侧桥额有阳雕楷书“青龙桥”3字。 中市桥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东西走向,地处街市中段,故名“中市桥”。中市桥是一座纵联并列式单孔石拱桥,拱圈外镶边,桥面两侧置厚实的栏板,桥顶面两侧嵌望柱各两根,两侧横额上阳雕“中市桥”3字。此桥用花岗岩砌成,经历200多年,桥体仍然完整,桥梁坚固。 陶怡 曹仪敏 整理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