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阳湖秀旺沈氏宗祠“八詠堂”

时间:2018-10-01 11:29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沈福昌 包立本
阳湖秀旺沈氏宗祠“八詠堂”位于常州东大门——横林镇之东南秀旺自然村,与无锡市交界处。

 

 

     阳湖秀旺沈氏宗祠“八詠堂”位于常州东大门——横林镇之东南秀旺自然村,与无锡市交界处。始祖清公字允良自明弘治年间于无锡玉祁蓉湖兰港金鹅堂肇公始祖第十世迁居常州横林阳湖之滨秀旺古圩,越五百余年。后世枝繁叶茂,瓜瓞绵延,繁衍生息已至廿三世,计二百余户,八百余人。分布在常州、无锡、苏州、以及上海、福建等地。

  “八詠堂”沈氏宗祠始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至“文革”后期破坏。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进步,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政通人和,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常武地区掀起修谱建祠的热潮。秀旺沈氏族人赶上了这个好形势,也不甘无所作为。为追念先祖,鼓励后人,继承先祖之美德,弘扬中华文化,爱我中华、促进建设和谐社会,故按原貌原样重修沈氏宗祠“八詠堂”,经族贤沈福昌先生倡议,其他族人纷纷响应。

  修复的沈氏“八詠堂”系清代风格建筑,占地总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28平方米,为两进二侧厢的四合院。前后两进各为三间正房一间辅房,二侧厢各为三间,四角为四个小花园,中间为天井。整座建筑群全为粉墙黛瓦砖木结构,地面铺方砖,轩宇宏畅,古色古香,祠前古溪碧波,修篁掩映,芦荻隐现,沙鸥时飞。尚有沈氏会馆,慰灵阁,沈氏怀庆坊、报恩亭、感恩亭驳岸,栏杆、花架、碑林等建筑配套,整体建筑隐藏在绿林丛中,美不胜收。建筑修复用料,除原有台阶石,门神、井圈及回收原有木料、门窗外,其余皆为苏州旧建材市场采购、匹配。

   “八詠堂”祠内匾额、对联均系出自著名书法家之手,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王日曦,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郝耀庭,上海海天书画院院长刘伯华,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章国东,中国剪报社社长、总编王荣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朱俊民,老书法家邹卓尔,声雷等人的墨宝。

  “八詠堂”的堂名是在清咸丰二年始建时,取自沈氏五十二世先祖沈约(字休文)公在南朝齐隆昌元年(494)东阳郡(今浙江金华)太守任上赋“登云畅楼八詠”诗,取其“八詠”二字而来。更为缅怀纪念先祖沈约休文公。亦是浙江金华“八詠楼”之延伸。

  沈约生于宋元嘉18年(441),卒于梁天监12年(513),享年73岁。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璞(字道真)子,林之之孙。他历仕宋、齐、梁三代,为齐梁文坛领袖。作为“一代辞宗”是当时人已有评价。所谓“江左文人,宋有颜廷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其诗歌成就更为时人所推重,仅有“沈诗任笔”之誉,而且与“齐梁冠首”人物谢眺齐名。他还是“竞陵八友”之骨干,又是四声之鼻祖。休文公“永明声律论”的提倡,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促进了“永明体”的形成,带动了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转型。唐代及以后的律诗成就,即以休文公的“永明声律论”的奠基石。他首次将平、上、去、入四声用于诗的格律,要求在诗歌中互相间隔运用高低轻重不同的韵,使音节错综合谐,即后世所谓的调和平仄。沈约在此功不可没。他更是一位出色的史学家,休文公“历仕三代,该悉文章,当世取财”一生撰写了多部史书,主要有“晋书”、“宋书”、“齐记”、“高祖记”、“梁武帝本记”等,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其中最具代表的“宋书”得以保存至今,并列入“廿四史”内,是因内容丰富,文辞流畅,传、纪、志俱全,体例完备,内容绝大部分真实可靠,足以奠定休文公史学家地位。真如唐集贤殿学士包融所赞:“天赋敏睿,博学善文,直率大道,师表人伦,襄帝业而功伟,乘国成而化纯,遇隆重而居俭,瞩部阜而乐清,集经聚典,著史谱声,身显名耀,表於古今。”

  沈氏之辉煌至南朝梁见于史者158人,38人有正传。齐梁陈间皇后3人,尤以我嫡系六十四世先祖沈震之胞妹珍珠为甚,唐德宗于建中元年,遥尊生母沈氏珍珠“韦睿贞皇太后”。下诏一日,拜封127人,诏制皆锦翠池饰,以厩马负载赐其家。尚主者(匹配皇家女儿)五位,仕宦之多,至今为江南冠。繁衍鼎盛,有“江南无二沈”之说。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