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宅义井井栏圈,是指孟河城北汤巷村后竹园内恽氏家族建造的一口向全村人供水的公用井的井栏圈。 井栏圈为八角井井栏圈,内径0.38米,高0.37米,周长1.95米,井壁有11条拉痕,最深的达一指半。井栏圈上有“恽宅义井”四个字。恽宅义井是孟河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井之一,从它井栏壁上的拉痕分析,它最少有800年的历史。 孟河城北汤巷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历史记载是建于汉朝,这个村原有古迹很多,特别是古井和古桥,老百姓中一直流传“九井十三桥”的传说。 “恽宅义井”按照建筑格局,应该是宋朝期间的,但从恽家的历史来说,又可上溯到汉朝。 “天下恽姓出孟河”,是恽氏家族公认的一个事实。汉武帝时,司马迁的外甥杨恽因触犯朝廷被腰斩,他的儿子被迫逃跑,到孟河后隐姓埋名,弃杨姓恽,从此,天下有了恽姓。 从孟河历史兴起的过程,再结合恽家一世祖的墓葬在黄山北麓观音山可推导出汉朝时恽氏先祖流落到孟河时就定居在老孟河和观音山之间的土地上。这段历史清楚地记录在恽氏家族的谱谍中,而汤巷村就在这个范围内,汤巷村保存下来的这口“恽宅义井”可把汤巷村作为恽姓诞生后,恽氏家族的首个定居地之一。 从“义井”两字可证明那时的井,一般是属于私人的,是一种私人财产。正由于那时的井是属于私产,因而恽家造了这口供村内众人使用的井后,为了表示它的性质,才刻上“恽宅义井”四字。同时也说明,恽家建这口井的那个时代,公私财产的分割是非常分明的。 从恽氏设这口“义井”,再结合孟河多处的“义冢地”,就可看出,那个时代孟河的经济已相当发达了。一个社会只能到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能有各种各样义举的出现。文/郭重威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