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天圣年间,公元纪年是1023年—1032年,常州新来了个市长,姓李,名余庆。据说这个市长很凶,常州城里的坏人,听说李余庆要来了,都吓得不敢乱动。 李市长到任后,沿着常州城走了一圈。常州城当时很大,大到什么程度?说出来,大家要吓一跳——中国第四大城市。宋朝时候没有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没有办法比人均多少美元产值,比的是城墙的长度、高度、宽度。城墙长、城墙高、城墙宽,城市就大。 宋朝时比城墙,名列第一的是杭州,周长70里。第二是开封,周长50.5里。第三是苏州,42里。常州居第四,城墙周长27.1里。与前三名比,不能说是大城市,因为人家的城墙长度放那儿呢。不过要是看一看现在名列“苏锡常”的无锡城,当时城墙有多长,就知道常州城当年确实已经很威风了——宋朝时,无锡县城墙周长为2.1里。没错,常州的十分之一不到。这也没有办法,唐朝时,著名诗人独孤及以三品官的身份,屈居常州市长,上表称谢时就说过,谢谢皇帝啊,江东之州,常州为大。 李市长兜城墙,衙门里的人跟在后面一大帮,看热闹的人又跟了一大帮,就看新市长来了,有什么新花头经。兜完城墙,李市长什么话都没说,就回官衙了。同行的下官与衙役等,觉得很奇怪。市长是个流水的官,新到一个地方,视察完了,总要说几句官话,作一点重要指示之类。听说李市长很凶,那就更应该当众说几句狠话,譬如把天下第四的常州府,建成宋朝伟大城市、挤进前三名之类。怎么一句话没有,就打道回府了? 更没有想到的是,回府衙后,李市长躲在书房里,居然三天没有出来上班。正在下官们嘁嘁喳喳议论时,第四天一早,李市长到了办公室,吩咐说,把常州城的工商大户、规模以上企业的法人、还有土豪们,都叫到府衙来,我要请他们吃饭! 早就听说过李市长威名的常州大佬们,接到府衙的吃饭请帖,个个腿肚子有点发软,不知道这道鸿门宴上的是什么大菜。不去肯定不行。俗话说得好,抄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李余庆就是知府,得罪不起。于是常州地方大佬们,个个规规矩矩、人人衣冠楚楚,口袋里暗藏着银票,装出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来到常州府衙门。 府衙盛宴,觥筹交错,市长有市长的盘算,大佬有大佬的主意。端起酒杯,心领神会。酒过三巡,菜上五道,李市长说话了。说我来常州当市长,为官一任,总要造福一方。有件事,要请在座各位常州的父老乡亲帮帮忙。话一出口,大佬们就知道,该出点银子了。于是放下酒杯,手都伸向口袋,准备掏银子走人。 李市长是什么人,原任国子博士,相当于如今的教育部教育司司长兼中央党校教授,专门培训部省级领导的,你们这些地方大佬心里想些什么,一眼看穿。只听李市长说,常州是座伟大的城市,本朝城市规模名列第四,全部依赖在座各位的努力,作为市长,我先敬大家一杯。可惜的是,我查了一下常州的科举成绩,唐朝时候辉煌过一阵子,进入我大宋,好像有点滑坡,好多年没有出状元了。 一句话点到了大佬们的心上。是啊,常州现在名列宋朝发达城市之列,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就是没有状元。全国规模第四的城市,多年没出状元,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江东名区、人文渊薮吗?不过,考试这事情,是天下第一难,不是砸钱就行的,要有读书种子,才能奏效。大佬口袋里的钱,买得到百样货物,买不到读书种子的。 李市长笑了笑说,你们想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考上状元?你们想不想常州城出状元?大佬们一听,群情激昂,举起酒杯大喊,想想想!我家要是出了状元,那就是百世基业、光宗耀祖!常州城要是出了状元,那就是文化名城,全国瞩目!李市长,你赶快说,如何让常州城出状元!只要子孙能中状元,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什么给什么!我们不惜工本,不计成本! 其实不难,就是给城里再开条运河。李余庆说,现在常州有三条运河,两条在城外,一条在城里。城外两条,河道是直的,城里这条河却是弯的。弯河不畅,文运受阻,所以科举难兴。只要沿着这条河的河湾,向东边拉一条直线,开一条新河,让流水直对文笔塔,形成塔为笔杆、河为笔尖之势,30年内,常州一定出状元。而且,代代科举,常州必定榜榜飘红,子孙有望。 座中大佬一听,就这么简单?把河拉直了,就有状元了?上!我出钱!我出钱!我也出钱!不就是钱嘛,来,大家认个数,把运河拉直了,常州科举就兴盛了,子孙后代有指望了。挣钱干什么,不就是图个子孙有出息,读书上榜,科场得意,光宗耀祖,流芳百世嘛。大家群情激昂、争相议论时,有一个人却说了一句,开河要把大市给拆了,这可是一大损失啊。 大市,是常州城中心的市场,大宗货物的交易场所。如果把运河拉直了,大市就要拆迁。此事麻烦,如何是好?要不怎么说李市长凶呢,只见他眉毛一竖,嘣出一句叮当作响的话曰,为子孙前途谋,岂能计眼前蝇头微利!没有大市怎么办,李余庆说,把大宗贸易搬到西门大码头去,新开河边另设小市,保证日常生活。 说话间,常州城里多了一条直河,因河水清澈,乡人称之为白云溪。白云溪是不错,可是,大市里收保护费的歹人,却觉得出错了,突然没饭吃了。恼火啊,肝火从脚底心冒到头顶心啊。你李余庆是凶啊,一出手就端了兄弟们的饭碗。行,那就要你的命!买通了医生,给李市长下药。李余庆知道中了奸计,把医生毙了,然后说,把我葬在常州横山,让我继续保护常州百姓。此后,凡百姓生病,去李市长墓上抓把土,放在床头边,病就好了。 白云溪开通10年后,常州出了一个探花。20年后,常州出了一个榜眼。正好30年,常州学子余中,蟾宫折桂,取状元而归。常州城里的大佬抚掌惊叹,凶啊,李市长真是凶啊,就这眼光,何止入木三分,那叫入地三尺啊。 文/张戬炜 史料记载: 费衮《梁溪漫志·卷六·道乡记毗陵后河》: 吾州道乡先生书郡中后河兴废曰:郡城中所谓后河者,乃旧守国子博士李公余庆创开,李公精地理,诱率上户共成此河。且曰,自此文风寖盛,士人相继登高科,三十年当有魁天下者,尔之子孙咸有望焉。河成未几,学者果盛,已而紫微钱公公辅登第为第三,右丞胡公宗愈继为第二,吏部余公中遂魁天下,其去河成之日适三十年,盖熙宁癸丑也。 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 国子博士李余庆知常州,强于政事,果于去恶。凶人恶吏,畏之如神。末年得疾甚困。有州医博士,多过恶,常惧为余庆所发,因其困,进利药以毒之。服之洞泄不已。势已危。余庆察其奸,使人扶舁坐厅事,召医博士,杖杀之。然后归卧,未及席而死。葬于横山,人至今畏之,过墓者皆下。有病虐者,取墓土着床席间,辄差。其敬惮之如此。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