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洙的“伪造《脂批红楼梦》”说,其来龙去脉大致如此: 《红楼梦》版本众多,主要有两大系统,一叫“程甲本”,一叫“脂批本”。程甲本与本文无关,略过。“脂批本”作为一个系统,共有十二种之多,且各有牵扯。其中以“己卯本”为正宗。 据红学界、尤以原常州府辖县宜兴人冯其庸为代表的红学家们的研究,《脂批红楼梦》以“已卯本”为贵。原因是,其抄成年代约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到三十五年(1770年)之间,其抄主地位显赫,是怡亲王弘晓。 冯派红学家们认为,“己卯本”最早的收藏者,是董康。根据是董康在其《书舶庸谭·卷四》中曾说过:“生平酷嗜《石头记》。先慈尝语之云,幼时见是书原本。林、薛夭亡,荣、宁衰替,宝玉糟糠之配实维湘云,此回目中所以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也。” 董康所藏,世人不知。后从陶洙手上流出,胡适介绍。胡适《跋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中说:“近年,武进陶洙家又出来了一部《乾隆己卯(二十四年,1759)冬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止残存二十八回……所说此本原是董康的藏书,后来归陶洙。”胡适是红学开山,德高望重。一言既出,顿时洛阳纸贵。于是,《已卯本脂批红楼梦》“原为董康旧藏、后为陶洙所得”之说,得以成立。至于董康藏书,为何为陶洙所得,可靠的解释是,两人同是常州青果巷大族子弟,两家与盛宣怀家都有亲戚关系,且两家又是世交。 洛阳纸贵,贵到什么程度?燕京大学图书馆用十两黄金,收购了陶洙提供的《红楼梦》。贵到这种地步,红学界人声鼎沸,关于陶洙伪造古籍、骗取钱财之说,开始出现。 红学中人之激进者认为,不要说董康的“旧藏”,就是《红楼梦》版本序列里所有的“乾隆古抄本”,如“己卯本”、“甲戌本”、“庚辰本”、“戚序本”(包括“有正本”、“戚宁本”和“戚沪本”)、“列藏本”、“舒序本”、“郑藏本”、“梦稿本”、“甲辰本”、“蒙古王府本”、“卞藏本”,全是陶洙伪造。 更有甚者认为,关于“曹雪芹”生平的文献史料,如《四松堂集》及其“付刻原本”、《懋斋诗钞》《春柳堂诗稿》《绿烟琐窗集》《枣窗闲笔》《延芬室集》等,均经陶洙伪造或改动。换言之,近百年来所有关于“曹雪芹”的史料,全系陶洙伪造,或陶洙与之有说不清的干系嫌疑。 当然,也有坚持认为陶洙提供的版本是可靠的,如张伯驹、俞平伯、周汝昌、冯其庸等。目前红学界的主流,也持同样观点。 文人之间有不同意见,肯定要打笔墨官司。这场官司打得非常热闹,牵涉的文字总量以百万计。平心静气地说理的有,转弯抹角地影射的有,泼妇骂街地批判的有,揎拳捋袖地约架的有。总之,这部读死了一个常州士人的《红楼梦》,又因两个常州士人的加入,而让后人争论得几乎欲生不得、欲死不能。 我意,《红楼梦》是一本小说,在中国古代,属休闲用品,不入庙堂。古时文人做小说,因属休闲、不登大雅,同侪间是提不起来的。前面引陈其元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如若再不信,想想《红楼梦》里,贾宝玉偷看《西厢记》时的怂相,就可见一斑。所以,中国古代小说,作者一般都用笔名,如“兰陵笑笑生”、“还珠楼主”等。一如今日上网者,用的都是“痞子蔡”、“木子美”之类。爹妈赋的名姓,是藏在灵魂深处的。因此,《红楼梦》作者是不是叫“曹雪芹”,亦大可疑。至于目前被标明为“罗贯中”、“吴承恩”、“施耐庵”的古典文学作品,其作者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给安上的。真要论其可靠程度,呵呵…… 因“淫书以《红楼梦》为最”者,所以,当年世间并无印刷本,全是手工传抄。手工传抄者,均为文人。文人抄书,但凡觉得不尽已意处,难免技痒难耐,塞一点私货进去。中国历朝托名造假之书众多,原因均在于此。此风至今未绝,《第三只眼睛看中国》,就是近例。 《红楼梦》自乾隆年间、也就是1750年代起,开始在民间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到1950年代,历时有两百年。就算乾隆年间有个叫“曹雪芹”的才子,呕心沥血十年功,写了一本叫《红楼梦》的书,谁能保证在其后两百年的传抄(非印刷)中,一字不易?两百年,众多文人的传抄,众多或见诸于世、或泯灭于灰的抄本,肯定会有笔误、擅加、修窜、杜撰。举一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文革中第一淫书《少女的心》,传抄时间仅一年不到,全国收缴时,名称就有十几个、版本近百种,即是传抄之果。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