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人文论坛 >

“季札挂剑”三题

时间:2015-05-19 17:18来源:未知 作者:姚为洲
“季札挂剑”三题

  一、古籍中关于“季札挂剑”的记载

  春秋吴国公子季札挂剑,始见于《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

  刘向《新序·节士》作了再加工,复述上述内容之外,增加了两个细节:

  (顾反,则徐君死于楚……)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二、“季札挂剑”呈现出来的美德

  一般认为,“季札挂剑”呈现了中华民族“诚信”的传统美德。但是,季札没有对徐君许诺什么啊!他是履行未曾言表的“心诺”。《新序》中,季札说:“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季札的这种不“欺心”(不违背自己的本愿与良心),是超越“诚信”一般境界的更高美德。

  《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季札的不“欺心”,是“诚其意”和“诚于中”,要求“君子必慎其独”,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凭着高度的自觉,遵守高尚的道德规范。季札不“欺心”,正是践行“慎独”的“诚信”。“慎独至诚”,“诚信” 到了极致,这才是“季札挂剑”美德的准确概括。

  三、《新序》增加细节的意义所在

  应该注意到《新序》记载“季札挂剑”与《史记》的不同之处。《新序》增加嗣君“不敢受剑”和徐人“嘉而歌之”两个细节,其意义在于告诉人们,春秋虽然礼崩乐坏,但不仅吴国有一位不“欺心”的君子,且在徐国这样一个小国,还有两代国君都节制物欲、心守本分,其国民也有崇尚贤德的君子之风,热烈称颂“延陵季子”。看来,故事中蕴藏着作者的大智慧和美好的社会理想。

  马年春节,我与夫人同赴常州参观了“淹城春秋乐园”,此乃季子故里。季子在此,晨昏留下他弦歌的雅韵,寒暑刻录他耕牧的身影。在季子碑亭(封邑亭、崇贤亭、高风亭)前,流连凭吊延陵季子,我决定返沪后写一篇文章。

  时过一年,未能完成,深感歉疚。直到羊年,才写就这篇《“季札挂剑”三题》,作为一份“迟交的作业”,也是自我反省。季札严于践行“心诺”,我辈却疏于兑现“言诺”,有愧于古人。

  “淹城春秋乐园”,真的别具立德励志的教化功能。我未食言,谢谢她为我见证。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