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人文论坛 >

《谚语集萃》序言

时间:2019-10-17 12:21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包立本
前不久,常州文博鉴赏学会会员黄尧法先生在学会副主席朱松度先生的陪同下,冒着酷暑来学会办公室拜访我,并告知,他编著的《谚语集萃》一书完稿了,即将出版,请我能帮他写篇序

     前不久,常州市文博鉴赏学会会员黄尧法先生在学会副主席朱松度先生的陪同下,冒着酷暑来学会办公室拜访我,并告知,他编著的《谚语集萃》一书完稿了,即将出版,请我能帮他写篇序。

     虽然我很忙,但是我马上一口应允,主要因为有以下原因——

     第一、黄尧法先生是常州市文博鉴赏学会会员,我作为学会主席,为会员出书写序义不容辞。

     第二、黄尧法先生的精神感动了我,他已80多岁高龄,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唱歌。在其他同龄老人们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他却放弃休息,依然笔耕不辍,花费了数年时间,动用了数万元养老金,在两年多时间相继推出了《中老年养生保健知识集锦》《谚语集萃》2本专著,造福民众,服务社会,值得敬仰。

     第三,图书的内容吸引了我。 我国的谚语历史源远流长,世代相传。据考证,3000年前的周代,学者们就已在著述中经常引用谚语,或称“古者有谚”,或称“古者有言”,表明谚语在此时就已相当流行。清代学者曾廷枚在其《古谚闲谭》一书中,说他自己“反复详玩”包括“夏、商、周”在内的历代典籍,“其间有摄于谚语者,即拾侧理录之,以免遗忘”,他更把谚语的“生辰”追溯到比周代更早千年的夏、商。明朝的学者杨慎,在其所著《古今谚》中把最古老的谚语称为“黄帝语”,认为在黄帝时期就有了谚语。清代学者杜文澜在《古谣谚·凡例》中说:“谣谚之兴,其始止发乎语言,未著于文字”,这说明在人类有了语言,但是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谚语即已产生。

   在《尚书》《左传》等先秦典籍中不仅常常引用“夏谚”、“周谚”等,更有大量古谚的记载。如相传是尧时的谚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易经》中的“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国语》中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传》中的“虽鞭之长,不及马腹”,《韩非子》中的“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道德经》58章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64 章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古谚,历传数千年,至今仍活在民众口头。

    谚语从实践中产生,人类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从谚语中几乎都可以找到十分精辟的经验总结。谚语在人民生活中具有多功能性的作用,它经常给人们以各种各样生产斗争方面的知识经验,也给人们丰富的社会斗争方面的知识经验,此外,它还指导人们处理生活中许许多多复杂的细节问题,也能够充分有力地帮助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表示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态度。所以,收集出版谚语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黄尧法先生收集编著的这本谚语集,与以往出版过的谚语集有所不同——在内容上,他收集了主要流传在常州等地区的各种谚语,乡土情深;在数量上,有4000条之多,蔚为大观;在类别上,分了28大门类,分类齐全。所以,这本书的价值无需赘言。

     感谢黄尧法先生,感谢他编著的这本书,既为大家提供了精神食粮,让我们增加知识的同时,也学会怎样面对人生,怎样让人活得更有意义。

     所以我写下了这篇小序。可谓:短短一篇序,浓浓一份情。在此,真诚祝愿黄尧法先生健康长寿,福寿绵绵,永受嘉福!文/包立本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