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人文论坛 >

历史的回声——读钱惕明新著《惠山凯歌》

时间:2021-12-14 09:26来源:未知 作者:李寿生 许植基
常州日报老报人钱惕明《惠山凯歌》是一本奇书,至少是一本奇特的书。
     常州日报老报人钱惕明《惠山凯歌》是一本奇书,至少是一本奇特的书。奇特者,一位九旬的老人用毕生之力反映、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策划或准备就绪,从开国到当代,拟写九卷,第一卷即《惠山凯歌》,反映开国历史,凡37万字。其它八卷,将陆续面世;其系列将肯定成为海外人士认识今日新中国的一个窗口。其人其志,其作为,其毅力和勇气,其力度,岂不奇乎?
其书体例独特,结构宏大,内容磅礴,思绪严密,文字通畅可读,绝非八股套式。体例独特者,它非一般意义上的回忆录,也非个人作品的结集,它以历史大事件为立轴和主轴,从若干小事件为抓手和支脉,横向列目,纵横交错,内设篇、章、节三层,选用当时的新闻作品,作者自己的或他人的作品说事,佐证;并采用题记、爽注、特注等方式,交代事件的背景,原貌,各种档案文件,就文说史,就史论事。这样,历史就立体地、形象地、真真切切地站在读者的面前,这样的历史,不走样,不矫情,不做作,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翻身史,建设史,中国人民怎样做了中华大地的主人,做了自己命运的主人。其光荣和骄傲,担当和成功,昭然照千秋;当然,也不回避教训和总结。
     一般回忆录,以历史为背景,写个人经历,以微观印证宏观。这样,写不出宏观的全貌,显不出历史的滔滔气势。而这部书和这系列,则直面宏观,以宏观为立题之根本,为表达之正题,这样,作品的视野开阔,不是历史渗透在个人的经历中,不是从个人经历中看历史,而是把个人的亲见、亲闻、亲历融化在历史大潮中,作为历史的小浪花,见证和丰富了历史。这种“报海钩沉”的文体,岂不奇哉?
     《惠山凯歌》的主题为: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亘古至今的真理,蒋介石政权因失掉人心,失天下;中国共产党天下归心,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本卷以建国大事件为主体,分别阐述蒋介石失政失民心,渡江战役,南京和苏南解放,上海解放,作者自已参加革命和苏南新专的经历,苏南庆开国大典,解放初期的救灾,金融战,新苏南的建设等等历史关节点。这些都是立国、建国过程中的不可替代的事件,作者一一捕捉万史洪流中的一朵朵浪花,用充满或爱或憎的材料,铨释历史是如何踏着一个脚印接着一个脚印稳步向前的。许多人所已晓的素材,还有当时秘闻,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为了追索当时的历史碎片,作者在浩如烟海的资料库中遨游,何等艰难,却甘之如饴。为了寻找当年发表在上海大公报上的通讯《农村工作团无锡团,开拓工作有成效》,因遗忘发刊时间,先后50年,查阅各地图书馆,无果;最后在上海图书馆查到,系1949年9月14日,其喜若何。该书中许许多多的珍贵资料就是多年来慢慢地从各地搜集而来。比如荣德生庆祝国庆二周年题词的手迹,1949年春,荣德生在无锡街头迎解放的照片,还有各种文献、图片,都是很珍贵的。
   作者在搜集当时的新闻稿还原现场还原历史时,意犹未尽,“追记一二,以重温那解放时的激情和开国的豪情”。比如他新撰《新中国的火矩万古通明——追记三千年古镇梅村70年前举行的开国火炬大遊行》,长篇通讯彰显了90老记者的新闻素质和文字功力,文字通俗易懂,亲切而富有泥土气,叙述事件要言不烦,重点把握准确又突出要义,叙事清晰有条理,人物栩栩如生。记录记者本人和老农民的一段情谊“我立乌上前招呼:徐老三,你真起劲!你真开心!老三回头一看,高兴地说:钱同志,你也来了,哈哈!於是,我们边走边交流……徐老三说,我徐老三做了半世雇农,到头来‘家里人’没有了,只留下小孙女和一间老房子,穷得搭搭底,没有人看得起。共产党来了,毛主席把我当人看……这一刻,我进一步明白了在庆祝新中国诞生的大喜日子里,农民从心底里喷射出来的欢呼,是千古罕见的翻身做主人的自豪。”这样的文字,口语化,自然亲切,农民和记者水乳相融,农民对共产党感恩情深,正是当时历史的反馈,文本行云流水,醇厚酣畅,正是现在年轻记者行文的典范。
     这部书为读者留下了历史上一幕幕难以磨灭的印记。如,1949年4月23日深夜,解放军进无锡城,纪律严明,夜宿街头:“有的战士席地而坐,还在轻声交谈;有的战士背靠背地闭目养神;有的已席地而眠,有的则靠墙而睡,还有个干部模样的军人,在缓步巡视,关心战士。 此时,左方不远处传来人声,过去一看,原来是住在附近的五、六个居民,在劝解放军到他们家里去睡;有的则提着水壸,拿着茶杯,请解放军喝茶,并说你们辛苦了。那些解放军战士连声道谢:谢谢乡亲……”这些珍贵的画面记录了军民魚水情。
     这部书所辑录的当时新闻文本,生动,真切,体现了新闻的细节和可读性。《荣德生街头迎解放》报道了作者目睹荣德生在1949年4月下旬一天午后,他“稳坐在自备的人力包车内,满面笑容,悠然自得,还时不时地向路人招手示意。那位专职车夫,似乎与他的老板配合黙契,有意放慢脚步,缓步而行,让荣老板多些时候与过往行人招呼示意。马路两旁行人中,有认识荣先生的,自言自语说:那不是荣大老板吗?怎么上街兜风来了……”读者读兹此,等于自已也在街头目睹这一幕情景。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伟大的国家。钱惕明老先生把自已的一生献给了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他晚年编著的《江南春晓》是一部极有史料价值的历史记忆著作,这部书中,读者听到了中国当代历史的呼吸声,欢呼声,呐喊声,噔噔前进的脚步声,组成了一曲曲历史的回声;这部书就是伟大时代的“微缩景观”,其价值非同一般,它非但促使海外人士认识中国,也帮助国内的读者认识自己的土地和历史。钱老先生耳聪目明,精神饱满,神清气爽,思维活跃,思路清晰,才智过人,文思不枯,笔耕不止,十年磨一剑,一剑冲天鸣。如今,老人正聚精会神,“身心愉快地再度数十春”。陆续推出《报海钩沉》的后续八卷。读者期待着,热切地祝福老人完成巨著。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