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人文论坛 >

建议:常州市设立“红梅精神”

时间:2022-02-27 11:07来源:未知 作者:何伯良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个激励无数人努力奋斗的千古名句,与梅花有关,常州市民爱梅花,有大家喜爱的红梅公园;还有当年号称为“常州市对外示范小区”的红梅新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个激励无数人努力奋斗的千古名句,与梅花有关,常州市民爱梅花,有大家喜爱的红梅公园;还有当年号称为“常州市对外示范小区”的红梅新村;荣获“全国建筑设计鲁班大奖”的红梅西村;和红梅东村等居民小区,共同构成了红梅街道。
     可是,能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名句出自于哪一首名诗?作者是谁呢?倘若,吾说:“出自于佛门,您会信吗?”当然,并非出自于常州天宁寺。但,又确实出自于佛门。
     就是唐代黄檗禅师所作的佛理诗《上堂开示颂》:
上堂开示颂
唐·黄檗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
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僧人作诗,是古代诗坛一大特色。自魏晋至六朝,佛门高僧多有能吟诗者,至唐宋时期吟诗作赋的僧侣更是层出不穷。如唐代的王梵志、寒山、皎然、贾岛、齐己、贯休等,宋代的志南、仲殊、清顺、道潜等。
     古代僧人作诗其题材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借诗词道出禅理,如唐代诗僧王梵志的诗便是用通俗直白的诗语来表达佛理;一种则纯然是文人诗,或慷慨言志、或旖旎言情、或清新写景而已,如宋代仲殊的词光风霁月犹如士族,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更是清丽可人,浑不似佛门中人所作。
僧人诗词流传于世,往往是第二类更深受世人喜爱,也颇多佳作和名句。而第一类因多言佛理和哲理,大多数都流于冷门,鲜为人知了。唯有唐代一位僧人的哲理诗例外,不仅不冷门,而且还流传极广,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首诗就是唐代黄檗禅师所作的佛理诗《上堂开示颂》,此诗作者黄檗禅师是唐代有名的高僧,法名希运,因居黄檗山而称黄檗禅师。黄檗禅师在大乘佛教的基础上开创了临济宗,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力最强的宗派。其生平所作的诗大多都是佛门传法的偈子,因而流传面不广,唯有这首《上堂开示颂》传至世间人人皆知。
这首诗大意很简单,前两句先是以教育的口吻说明出家人参悟佛法的道理:“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意思是想要摆脱红尘俗念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必须拉紧绳头,付出全部身心和气力。
     后两句则用比喻的手法举了一个生活中很常见的例子:“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用梅花经历彻骨寒冷冒着风雪开放发出芬芳,来比喻参悟佛法需要艰苦摸索,经历世间苦难。同时梅花品性高洁,黄檗禅师也以梅花作为象征,以喻人需经过修禅参佛来让自己如梅花般纯洁。
     这首诗本是黄檗禅师为教育佛门弟子所作,但后两句却比喻通俗且道理深刻,用在世间任何人任何事上都可通用,因而广为流传,成为人们训诫家中子弟的规语箴言,寓意人需要先努力拼搏奋斗,经历千难万险,方才能有所成就,得芬香扑鼻!
      所以,建议:常州市设立“红梅精神”。文/何伯良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