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包立本主席,陈建明会长,各位嘉宾: 今天阳光灿烂,艳阳高照。常州市陈氏名贤研究分会在武进区洛阳镇隆重成立,这是常州陈氏历史上的一件盛事。我代表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钱浩新会长和全体同仁表示诚挚的祝贺! 常州陈姓人口约12.8万(不含金坛、溧阳),位列各姓氏人口第三位,占总人口的5.1%,即在20人中有一位陈姓,常州陈氏历史上名人辈出,影响深远。 早在南北朝时梁敬帝萧方智封陈霸先为“陈公”,“以晋陵等十郡益所封国”。《咸淳毗陵志》载:“陈杲仁,字世威,晋陵人,陈文帝优伦以同出太丘,命为监察御史。”可见常州陈姓历史之深远。 元代状元陈祖仁,其墓在礼河观塘,今遗址尚存。北宋陈得一氏随商船飘洋至日本,得天文星历书,后精通天文象术,高宗朝召为秘书省正历,晚年隐居滆湖之滨聂墅,著有《纪天历统》、《统元历义》等八种。他是有记载的最早到过日本的常州人。明代陈济、陈浚、陈洽三兄弟参与《永乐大典》修纂,“两脚书橱”陈济为《永乐大典》都总裁。陈洽官至兵部尚书,战死在南疆交趾域,其墓在湖塘镇老坝村,为市级文保单位。明天启间进士陈祖绶,兵部职方司郎中,勤劳尽职,遍达山川险阻,关隘要害,编成《皇明职方地图志》等54卷。陈玉璂,康熙六年进士,编纂《康熙常州府志》;《康熙武进县志》、《三吴总志》、《毗陵人品记》等百余卷。陈延儒,世代业医,医道远播京津沪,活人无数,医宗著作多部。陈范因“苏报案”轰动一时,武昌起义时任联军书记。陈衡哲,中国第一位女博士,北大第一位女教授,被誉为“一代才女”,“才女之母”。 现代常州陈姓人士多文化、科技、医学界精英。音乐指挥家陈燮阳,水利专家陈椿廷、陈雪英,中国最早的心脏移植专家陈子道,国际文化交流开创者、《世界汉语百科大辞典》主编陈仁凤,考古学家陈玉心,药学家陈连植,机电专家陈珩等多不胜数。 千百年来,陈氏留下的古迹、地名、传说极多。隋朝大司徒陈杲仁在城内原有陈司徒庙、忠佑庙、崇法寺(今存)、兵仗库、洗心池、茭蒲巷(陈氏花园)等,宋宣和间赐建忠佑庙,供奉为武烈大帝。民间尊为“烈帝菩萨”。其墓在雪堰镇陈墓山,今称陈湾山。城内荷花池百花楼又名百尺楼,有苏轼题额“陈氏学圃”、“聚星堂”等,明代为陈洽读书处。城内书卷弄,为陈祖仁读书处,旁有慈孝坊、状元坊等。城西陈渡桥,陈渡草堂,系明唐荆川恩师陈渡先生之遗迹。今雪堰镇有邀筵上村、停丧巷村(今雅称定双巷)等皆陈烈帝遗迹。城内青山门大火弄原有“陈氏执信堂”,系明清时徽商陈氏所建。 常州陈氏源远流长,编修宗谱极多。今天参会的有映山、双桂、训行、聚星、德星、追远、延庆等20个堂号。据我所知,仍有30多支陈氏还没有编纂宗谱,著名的有状元陈祖仁派官梅堂陈氏,西林追远堂陈氏、奔牛颖川堂陈氏、嘉泽崇本堂陈氏等。 常州市陈氏名贤研究分会的成立,这是研究常州陈氏历史文化的良好开端,为此我有三点建议: 1、编辑《常州陈氏志》,整理出版常州陈氏名人文集。自陈玉璂编纂《康熙常州府志》后至宣统三年清亡的300多年间,再未编纂过府志,实为常州史志之遗憾,呼吁有关部门引起重视,提到议事日程。 2、保护常州陈氏文化遗存,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如陈杲仁墓,城内陈氏遗迹,创建陈杲仁纪念馆,保护陈氏历史地名等。 3、继续编修《陈氏宗谱》,现已编纂了35部宗谱、支谱,尚有近40部宗谱未新编,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帮助各地寻找旧谱。 最后,诚挚的祝愿大会圆满成功,祝愿各位领导、嘉宾、各位老师家庭幸福,万事胜意! 文/苏 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