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作者在拆迁中的老宅——孟宪民故居(出生地)留影
《闲话乌龙庵》的写作过程总体较为顺利,这得益于我对故土常州老城厢乌龙庵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于历史的敬畏和尊重。在写作过程中,我尽力搜集并收录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历史细节,这些细节如同珍珠般散落在各个章节之中,使得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
尽管本书并没有采用宏大的叙事结构,但我相信,真情的流露和深刻的回忆,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正如台湾作家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所写:“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她的文字是对故土北京的深深眷恋,是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怀念。而我,则是希望通过对常州老城厢乌龙庵的描写,唤起人们对这座古城、对这片土地的记忆和感情。
乌龙庵,这个在老常州人口中传颂的地名,见证了多少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在这里,有着数不尽的故事和传说,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本书试图通过文字,将这些故事和记忆一一记录下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丰富文化。
同时,本书也试图通过乌龙庵的历史变迁,反映出整个常州城的发展脉络。从古代的繁荣到近代的衰落,再到现代的复兴,常州老城厢乌龙庵的历史变迁,可以说是整个常州城市历史的缩影。通过对这一地区的研究和描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常州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我们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一本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历史文化读物。无论您是常州的老居民,还是对这座城市感兴趣的游客,我都希望您能够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感受到乌龙庵的历史魅力,也感受到常州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
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乌龙庵或许也会发生新的故事和变化。但我相信,那些过去的记忆和历史,将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中和笔下。让我们一同期待,乌龙庵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和辉煌。
在此,我想再次表达我对常州老城厢乌龙庵的深深眷恋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记住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和历史。
另外,我们也由衷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唤起更多人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和保护。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些底蕴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和记忆。只有当我们珍惜并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时,才能够让后代子孙也能够感受到我们这座城市的魅力和韵味。
我们将携手继续致力于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希望能够为保护和传承常州的历史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也期待更多的朋友能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共同为保护和传承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努力。
感谢所有支持和关注本书的朋友们。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您了解常州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也希望您能够通过这本书与乌龙庵、与常州这座城市建立更加深厚的情感联系。让我们一起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而努力吧!(文/包立本)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