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人文论坛 >

让老地名成为城市“纪念册”

时间:2025-04-06 11:20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夏山舟
2024年,乌龙庵老居民、常州市文博鉴赏学会主席、常州市名人研究会主席包立本出了本书——《闲话乌龙庵》,在常州文化圈引起不小的动静
    《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修订草案)》)近日向社会征求意见,拟对地名的命名更名、地名使用、地名标志设置和管理、地名文化保护、地名公共服务等作出一系列新规定。
 
    《条例(修订草案)》规定,在地名文化保护方面,明确将符合条件的历史地名、红色地名、地名文化遗产类地名等列入地名保护名录,并向社会公布,实行动态调整。同时对列入地名保护名录的地名,通过在显著位置设立标志牌、采集数字化信息、建立档案、派生使用等方式进行保护利用。
 
     地名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城市发展的一条重要血脉,承载着人们浓浓的记忆。然而,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在不少地方,一些承载了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的老地名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些年,一些地方相继推出的公布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建立地名文化遗产定期评估机制等一系列举措,体现的是对保护地名文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2021年9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修订通过《地名管理条例》,明确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中华历史文脉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行政区划的命名、更名,应当提交风险评估报告、专家论证报告、征求社会公众等意见报告。这将从根本上呵护人们的情感所系,守护历史财富。
 
     老地名是一个城市的记忆。生于斯,长于斯,念兹在兹。保护传统地名,不只是简单地保留地名称谓,更要留住老地名中的文脉和乡愁,恢复旧名重新启用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在老地名宝库中“掘金”,需要传承与创新并重。乌龙庵就是常州古地名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巷内原有大片具有江南风韵的古建筑。这里不仅有中西合璧的大陆饭店,历史上,这里还曾走出过100多位名人。2024年,乌龙庵老居民、常州市文博鉴赏学会主席、常州市名人研究会主席包立本出了本书——《闲话乌龙庵》,在常州文化圈引起不小的动静,并掀起乌龙庵“回忆潮”。资料记载,自明清以来,乌龙庵一直是武进县衙署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作为中共常州市委和常州市人民政府驻地,老市政府的平房会议室就是原乌龙庵大殿。在2007年之后,“乌龙庵”地名曾消失了8年。后来,这条路还曾被弄混,命名为“大成路”。最终,经过包立本、薛焕炳等专家的倡议、相关部门的大力协调,“乌龙庵”最终复名成功。2021年,乌龙庵树立了“常州市历史地名保护”碑,2023年,乌龙庵被列入第二批常州市地名文化遗产名录。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指示。同样,地名蕴藏着人们难忘的回忆和乡愁,改一次地名就是消除一次记忆。地名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一个代号,更是一群人的集体记忆,是难以忘怀的乡愁。保护老地名、好地名,真正让老地名成为一个城市向前走的“纪念册”。(文/夏山舟)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