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张全兴坚持站在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已培养出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30多名,在树脂合成和环境工程领域带出了一大批青年才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年仅31岁的潘丙才被南大破格晋升为教授,并于2008年荣获亚洲高校青年科学家奖;40多岁的李爱民教授于2007、2008年荣获国家“杰青”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称号。
去年,张全兴个人出资120万元,加上企业赞助的80万元,成立了南京大学全新环保科技创新奖,专门用于对年轻教师及研究生的创新奖励。“为什么名字叫‘全新’而不是‘全兴’,因为最重要的是创新,这个新比什么都重要!”张全兴真诚表白,展示出一位老科学家的品位所在和对青年学者的殷切期望。
当记者提及年轻人如何克服困难和守住寂寞时,张全兴便自然而然地谈及这辈子他感激的第二个人,爱妻陈金龙教授。
陈金龙是张全兴在南开的同窗,是何炳林院士的夫人陈茹玉院士的弟子。年过半百,夫妻俩调入南大,负责筹建环境工程专业。当时教学与科研用房十分紧张,系领导只好腾出两间共40平方米的办公室。
“我们夫妻俩自己掏了2万元改装,连个上下水都没有,怎么做实验呢?自己当小工,忙了5个月,这两间办公室经改造总算能做实验了。接下来的几年,我专门负责在外跑项目,陈金龙负责带领学生搞废水治理技术研究与实验。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她放弃了挚爱的有机合成专业,改行从事环境保护,成为我最得力的臂膀。”张全兴感慨着。
你不能不钦佩,正是由于张全兴的加盟和师生20年的共同奋斗,环境工程专业在南大从无到有,环境学院多项指标在南大现已名列前茅。2009年科技部批准南京大学筹建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2008年的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南京大学环境科学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环境工程已评为国家两个重点学科培育点之一,距离国家重点学科仅一步之遥。
本报记者 林以勤
人物简介
张全兴:1938年12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85年6月至1993年2月任教于江苏石油化工学院(现常州大学),1993年2月任教于南京大学环境学院至今,2007年晋升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离子交换与吸附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树脂吸附法治理有毒有机工业废水及其资源化领域的开创者。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07年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特等奖,2009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文/林以勤)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