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女画家伍佩贤于1916年生于北京一个常州籍的官宦之家,在北京渡过少女时代,后因父亲伍子实(字润之),返回常州为官,故回家乡定居。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所以在伍佩贤骨子里,既有北方人氏的豪爽大方,又具南国佳秀的婉约贤淑。 伍子实为官清廉,教子有方,所以伍佩贤兄弟姐妹皆学有所长。其姐姐伍玉贤于北京大学文学院毕业,丈夫徐芝伦为中国弹性力学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副校长。长兄伍莜安主修法律金融,后在章仕钊门下供职,在北京城开了一家大饭店,风生水起,颇具规模,一时顾客接踵光顾。他也曾为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师提供场地,策划展销倾心相助,不遗余力。二哥伍幼安和小弟伍少安精通化学医药学,伍少安为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兼工厂总工程师。唯伍佩贤酷爱艺术,痴迷书画,后考上苏州美专。画西画、油画、素描,受教于一留法归国的大师,聆听和观摩大师作画过程,心领神会,在素描写生打下了坚实基本功,能在最短的时间捕捉对象动态,用最简练笔法表现在画面上,这是天赋悟性。 伍佩贤绘画人生中,有两位大师对其影向颇大,一个是程璋,另一个是朱蓉庄(朱峻)。程璋是伍佩贤公公俞煜甫钱庄的学徒,程璋对其师傅非常感恩,画了大批精品巨制在俞家。有一次,房虎卿先生到家小聚,看到一幅程璋丈二匹猫蝶图,惊叹道,神品也。流连忘返,思欲临慕。伍佩贤欣然同意,房虎卿先生数月后归还。 伍佩贤自幼就喜欢朱蓉庄之画,并临慕研习。得知大师亦居住附近,十分开心,常去拜访。朱公为人豁达,平易近人,诲人不倦,言传习字画画,须立意在先,谋定后动,胸有成竹,才能一挥而就。慕其画听其言观其行悟之心,受教于终生。 伍佩贤虽然没正式从师,但由天时地理人和,能看到他们作画,是何等的荣幸。由其对于悟性高的人来讲,看一眼受益于终身。 抗战开始后,全家逃难,欲赴香港投亲,谁知香港沦陷,只能乘船回到上海。在上海寓居威海路亲家。 抗战胜利后,伍佩贤回到常州,化龙巷老宅俞家花园中最精致的建筑,被日军炸成废墟,残垣断壁,满目凄凉。此处部分宅基,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常州建工幼儿园所在地。在“文革”时,花厅、喷泉、假山,连同回廊中的董其昌碑刻十余块,在极左思潮冲击下毁灭殆尽。 新中国成立初,因家境每况愈下,伍佩贤决心走出家庭,面向生活。在上海报名研习花样设计学习班,该班学成后向上海印染厂输送花样设计师。在学习期间,她成绩优异,深得教授赏识,并成为重点推荐对象。此刻恰逢常州国画工作者联谊会刚成立(常州市美术家协会的前身),急需人才,经钱小山、房虎卿、王荫清等先辈举荐和邀请,伍佩贤经过深思,为了自已在山水国画上更有发展空间,冲破家庭束缚,冒了极大感情风险,谢绝花样设计师的推荐,义无反顾地加入常州国画工作者联谊会,正式开始了绘画的职业生涯。 当时,在国务院周恩来总理亲自关心下,为解决当时全国画家生计,又能为国家出口创汇,积极组织北京、上海中国画院画家,参与创作利国又利民出口创汇期作品。此时常州国画工作者联谊会不缺席,以房房卿、戴元俊、房少臣等为首,同时亦吸收了不少民间高手加入。创汇出口作品以仿明清山水人物花鸟为题材,作品规格有团扇斗方屏条,大的有4屏6屏亦有12屏条通景,小至贺年片书签,但要求严格,如不满意即退货,作品不题款。 伍佩贤的组织能力有目共睹,她与苏州吴门画苑、上海国画社、南京文物商店、广州文物商店等都有业务往来,积极把常州画家的作品推销出去,既扩大了常州画家的影响,又为大家解决了生计问题。平时她除了完成自己的作品,还负责打样定稿修改,把关保质,倾注了精力,获得外商赞许。 伍佩贤职业画家的生涯平淡却又绚烂,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宽厚待人的品格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文/包立本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