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四年正月,萧皇后,唐俭等人回到长安。大唐天子唐太宗应当称她为表婶。太宗召萧后入宫相见。萧后低头叩拜:“亡隋罪妇萧氏,拜见太上皇、皇上。”李渊亲自扶起,笑道:“今日咱们免去君臣大礼,概以家礼相见。如按旧时,我是臣,弟妹是君;如按今时,表哥我是君,弟妹您是臣。所以,今天就以家礼相见,以家礼相见。”萧后连说“罪妇不敢,罪妇不敢”。又欲跪拜,太宗急忙扶住说:“表婶不可再行大礼!”君臣落座,畅叙家常。 过了几天,太宗召萧硔入宫,说:“往年传家书于萧后一事,朕本知萧公并无越轨之迹。今唐俭还京,一切都大白于天下。委屈你两年有余,朕颇为内疚”。即任萧硔为御史大夫、与宰相同议朝政。即以本官兼任宰相。这是萧硔贞观年间第三次出任宰相。 兵部尚书李靖带兵征讨突厥杀了突厥颉利可汗的妻子、隋室的义成公主。萧后感念她的恩情,悲痛不止。萧硔上奏弹劾李靖。有人乘机进言,说萧硔弹劾李靖不当。贞观四年七月,太宗任命萧硔为太子少傅,免去御史大夫,不再参议朝政,萧硔第三次被罢相。 贞观八年,太上皇李渊中风,于第二年五月去世。这位大唐开国皇帝,54岁称帝,71岁去世,在位9个年头,在太上皇位上也9个年头,病危之时,权臣新贵不时前来探望,可他看得出来,真正悲伤的只有萧硔一人。他们相识40年。隋朝时,萧硔多次帮助他,他在皇位9年,萧硔绐终为相。两位老人在一起,几乎没有君臣之分。每当这时,李渊心情特别好。一次,他拉着萧硔的手说:“我一生最不愿见到的就是自己的儿子相互残杀。可当初没有听你的劝言,终于未可避免……这是我一生的最大遗憾……”说着不禁老泪纵横。萧硔劝慰说:“你有皇上这样的继承人,应该高兴才是,何必忧伤呢?当年我是为大唐江山社稷力劝你让皇上出镇洛阳。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国家之栋梁,也可免去历史悲剧在大唐重演……。”“这件事,只有你我知道,世民至今仍不知晓……如果他知晓,会重新相信重用你的。”“我今年也是六十岁的老人了,皇上对我格外眷顾,让我安享晚年,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两位老人的对话,被前来探望老父的李世民听到了。萧硔退去后,李世民便把话题引到他们的谈话上。李渊向儿子皇帝讲述了当年的情况: “你和建成、元吉都是为父所生,对哪个能不疼爱。在为父欲废建成时,元吉曾求他为建成说情,且以利害相诱逼,可他却不肯进一言。事后,把这件事告诉我,为父知建成、元吉不能容你的功绩,萧硔又建议让你出镇洛阳,为父也觉有理,可终未能采纳。我想,当年如果接受萧硔的意见……” 李渊死了,萧硔悲痛欲绝。李世民心中感叹:“真是一位忠诚的老臣。那么大一件事,近十年了仍然一字不露!就是过于偏激,不肯容人之短。” 李渊的丧事办完后,李世民颁诏,起用萧硔“特进”,参与政事。这是萧硔第四次拜相。 萧硔第四次出任宰相一年以后,因急躁、偏狭再次被罢相。并且贬出京城,出任岐州刺史。这是第四次罢相。 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谋反。李世民命长孙无忌、萧硔、李世责力等审理此案。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册立晋王李治为新太子。以萧硔、李世责力为相。这是萧硔第五次拜相。 贞观二十年,萧硔与同僚多不合,关系紧张,并且屡屡逆忤圣意,李世民极为怨愤。因念他忠诚耿直,不忍再度废黜他,希望他能自动辞职,以保全面子。李世民知道萧硔信佛,就赏赐他锦绣佛像一幅,并且在佛像旁边绣上萧硔的画像,暗示他可以退休供养。见萧硔没有反应,又赐他珍贵的名家抄写的《大品般若经》一部,袈裟一领,暗示他可以退休而专心事佛。可萧硔仍没有反应。李世民又当面旁敲侧击暗示他。萧硔再也不能沉默了,当即请求出家。可他又反悔了。后来,萧硔借足疾不能上朝堂,有时到朝堂也不去拜见李世民。他的倔劲又上来了。要逼着李世民罢免他。李世民也动了气,亲写诏书罢免了他的相位和全部封爵、食邑并且贬出京城,这是萧硔第五次罢相。 (责任编辑:人文常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