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收藏文化 > 收藏拾锦 >

传拓,纸墨间的黑白世界

时间:2019-03-27 11:59来源:未知 作者:鞠燎原 徐梦超
传拓,是以湿纸紧覆于金石器物之上,用墨打拓,使器物铭文、纹饰、图形等特征真实复制到纸上的技法。

  传拓,是以湿纸紧覆于金石器物之上,用墨打拓,使器物铭文、纹饰、图形等特征真实复制到纸上的技法。

  晚清民国间,青铜器全形拓艺术绚烂一时,其中李锦鸿作品为人称道。李锦鸿,江苏阳湖人。好钟鼎文字,善椎拓金石,尽得达受之传。《前尘梦影录》中,有一段提及李锦鸿:“咸丰四年夏,有人从金陵乡间来,携古砖一块,云:得于城中甘氏。砖四面有边线……余五面皆乾隆末考古家寀定为汉武末有建元时砖埴也。曾邀李锦鸿在舍椎拓全文并匣上题记而还之。”近日,武进日报社与南田书坊特邀常州大学艺术学院讲师高敏,作《金石传拓的历史与技法》主题讲坛。

  一方古砖,一张宣纸,几片淡墨,经过一双巧手的拓印,便构成了纸墨之间的黑白世界。

  谈起喜爱的传拓艺术,高敏打开了话匣子:“传拓就是古代中国人的‘照相机’,它的灵魂就是‘雪泥鸿爪,拓墨寻真’。”

  雪泥鸿爪原本指雪水融化的泥土上,大雁留下的爪印,用来比喻传拓这种艺术形式恰到好处。

  传拓又称“棰拓”,是用洁白的纸张覆盖在金石器物的图文之上,再用墨细心拍打,墨随形走,意随形生,这就是传拓。早在1000多年前,传拓艺术就深受文人墨客喜爱。时间长河的滋润,让它花开朵朵,各有不同。

  传拓技术为我们保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现保存在法国巴黎图书馆的拓本《温泉铭》,原石在陕西温泉,石久佚,拓片却长久地保存下来了。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宋拓《神策军碑》,原石早已不存,而拓本却依存。类似以拓本或拓片形式保存至今的石刻资料有很多,为研究碑刻及历史文献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中国古语曰:‘寿如金石’,说明金石的坚固,能传之久远。由于以前对石刻的保护力度不够,现在大批石刻字迹已不清晰了,但是利用传拓技法拓制的拓片却能使它们风采永驻。”高敏告诉记者,不仅如此,传拓技术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书法史料,法帖就是专门用于学习书法的最好范本。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字帖,像柳公权《玄秘塔》、颜真卿《多宝塔》、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等,都是从石碑上传拓下来,经过割裱而成的。

  “传统的传拓技术,是印刷、摄影及其他技术不可取代的。运用传拓技法拓制出来的拓片,反映的是实物的原大原貌,经过数百年乃至上千年都墨如点漆,所以这项传统的传拓技术一直沿用至今,足以证明其存在的价值。金石古物的拓片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字拓,另一种是器物的全形拓。全形拓不仅能够帮助观者了解金石器物的原貌,而且还可以系以题跋,补以折枝花卉,作为一件美术作品,张挂在厅堂居室之中。所以,全形拓一经出现,就盛行起来了。”

  高敏介绍,二十世纪上半叶,尽管摄影和影印技术已经普及,但在文化人的心目中,金石器物的原拓仍然是难以被取代的。所以,在各种专业书目中,全形拓都是以原拓为主,影印拓片的比重并不大,而且原拓和影印拓的定价相差悬殊。

  “传拓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讲坛和我的传播,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门古老的技艺!”高敏说。

  >>传拓爱好者 吴剑云

  本次讲坛让我收益颇丰。尽管今天摄影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但一件件古老器物通过墨迹,经过漫漫的历史长河还能在纸上栩栩如生地呈现,让我由衷赞叹传拓者对金石学、书法、绘画以及传拓技艺等知识和技法高超的艺术修养,感受了传拓技术不可取代的独特魅力,真实地领悟到古人的智慧与中国古老的文化。希望这项优秀传统技能能薪火相传,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传承拓片技艺,守护非遗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传拓爱好者 闫楠

  自古以来,中国传拓艺术以水墨为主要材料,其中蕴含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理念以及道法自然、气韵生动等传统艺术准则。此次讲坛,高敏老师通过梳理传拓艺术的源流和发展现状,实例分析历史考证、图文介绍、技法精讲,鉴赏分析了众多不同材质器物的传拓作品,让我了解了传拓过程中运用力量、墨色等手法对象意、形神、诗画情感等表现力上的变化效果,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的文人气、墨气、书卷气,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结合。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