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遥观镇湖港名居的58岁的收藏家陈国良,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百余枚秤砣,这些秤砣有铜、铁、石、玉、陶瓷等质地,造型有兔子形、馒头形、锥体形、金钟形、瓜棱形等,100余枚摆在一起琳琅满目,十分耐看。 秤砣是古代称重量的器物,也叫“权”,类似后世的砝码,用铜或铁制。在古代人们还把它当成吉祥物,这是因为秦朝统一了度量衡以后,人们的交换工具就有了统一的标准,通常一年一校,国家每年严格检验。权衡取其平,十分公道,因此过去秤砣被民间称为“公道佬”。过去民间在造屋的时候,将其悬挂于门上,有称心如意的意思。因为秤砣的广泛使用,所以它是研究考证历史经济的珍贵实物。现在我国有不少的收藏爱好者致力于铜权的收藏,它是铜器家族中的重要一员。 陈国良收藏秤砣的最早时间可追溯到十年前,当时他收到了一枚圆柱形约30克重的铜秤砣,感觉能与家中曾经用过的秤相配,后来渐渐地喜欢上了收藏秤砣。在他收藏的秤砣中,大的有30厘米高,10公斤重,为石质,小的只有1厘米大小,仅重10克,为黄铜质。一枚四面均有字、每一面呈菱形的鎏金铜秤砣,仅1.5厘米大小,四个字分别为“五两一分”,重约22.5克,这枚秤砣颇受陈国良喜爱,他时常拿出把玩。还有一枚鸡型铜秤砣,长约3厘米,重约40克,年代为元代晚期梁王统治云南时。陈国良说,他曾在云南大理一家古玩店看见近60枚大小不同的鸡型铜秤砣,一直有心购买,下次再去大理一定要到店里看看,希望这些秤砣还在。 在陈国良收藏的秤砣中,还有10枚瓷秤砣,大小不同,均为青花瓷质地,有的有“雍正”字样,有的图案为松间人物图。据专家考证,中国古代瓷秤砣始见于战国,起初用于镇席,后用于镇宅。瓷秤砣极易破损,并非作为称重使用。古人借秤砣之形,行镇宅之实,以求“房屋平稳,家庭平安”,因此瓷秤砣承载着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大量信息,是研究和考证传统经商文化和风俗民情的珍贵实物。 下阶段,陈国良期待自己的铜秤砣能在常武地区的博物馆内展出,让更多市民了解这种我们曾经熟知如今却已陌生的民俗、生活类文物。 文/张军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