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中国古代马画中的符号与诉说(9)

时间:2014-01-27 10:04来源:未知 作者:DY
永乐皇帝是首位推崇龙马的君王。根据古代传说,这种非凡的生物是龙头马身的神兽,仅在贤明的君主在位时才会显现。1420年,一匹龙马在青州出现并被

  永乐皇帝是首位推崇“龙马”的君王。根据古代传说,这种非凡的生物是龙头马身的神兽,仅在贤明的君主在位时才会显现。1420年,一匹龙马在青州出现并被进献给皇帝。在阴谋篡夺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帝位后,“龙马”事件正是永乐皇帝为了稳固合法统治地位的举措。类似的策略曾在1413年和1414年两次使用,当时,传说中的神兽白虎、驺虞两次显现并被进贡给皇帝。

  龙马策略获得了成功,因此宣德皇帝在位时又故技重施。1432年,一匹白马在山西出现,这匹马被视为“龙马”并被进献给明宣宗朱瞻基。两年后,另一匹纯白色的马自西北进贡而来。这被视为自“飞跃峰”之后另一次天降吉兆的证明。

  宣德时期,当朝皇帝终于得以骑着骏马享受和平与繁华盛世。明宣宗是天生的运动家,他不仅骑马参与各项运动,并且还会将自己最喜爱的马匹亲手画下来。文献资料记载了至少三幅宣德皇帝的马画:一幅是落款1431年的黑马,一幅是白马,还有一幅是带有杂色斑点的灰马。宣德皇帝对于马画的兴趣自然影响了明朝画院中很多一流的马画家,包括商喜、周全、郑克刚和郑时敏等。

  在这些画家中,只有商喜和周全的画作留存了下来。在商喜的传世作品中,最能够代表他马画风格的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宣宗行乐图》。商喜描绘了宏大的皇家游猎场景。在商喜的精心设计下,明宣宗朱瞻基被布置在画面上方的山坡上,骑着他最喜爱的白色骏马,隔着一个缓坡和层叠的树木,他的随从被布置在画面下方的区域。一丝不苟的细节、千般变幻的马匹样貌和姿态、大尺幅的风景、散落画面的飞鸟和禽兽,无不展示出这位被历史低估的明朝早期宫廷画家的非凡技艺。

  另一幅与商喜风格类似的作品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明宣宗马上像》。这幅作品没有商喜的署名,也没有传为商喜画作,但它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宣宗行乐图》有不少相似之处。《明宣宗马上像》描绘了皇帝身着射猎服,手持猎鹰,骑着另一匹爱马的英姿。在两幅画作中,画家都不仅描绘了皇帝的矫健姿态,同样抓住了皇帝的英勇雄风。第三幅记录了宣宗对马痴迷的作品是《虎马斗图》,这幅画名气稍逊,同样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从这幅画中对马匹和风景的描绘来看,和以上两幅作品有相似之处,因而同样与商喜有关联。这幅充满戏剧感的画面同样描绘了一匹明宣宗的爱马。为了证明这匹马超常的勇气和力量,皇帝将它与一只老虎圈在一起,让它们互相打斗。这匹马用力道十足的踢踏送猛虎一命归西,也给在场观客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这幅作品,该事件同样记录于明朝诗人邵珪的诗作中。

  周全同样在《射雉图》中描绘了皇帝出猎的景象,这幅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皇帝在画面中处于显著位置,他穿着龙纹盛装,骑着心爱的白马。几步以外,一位随从牵着两匹马守卫在旁。三匹马身上都挂着红缨,它们的尾部的鬃毛被精心梳理过,分成了三股。画面上,当皇帝伸手接过随从递来的弓箭时,双眼依然紧盯着猎物野雉,周全试图通过这种布置营造出紧张情绪。与商喜相比,周全在营造画面气氛和表达人马情绪上更为敏感。

  明代马画新主题

  明朝马画与同时期其他流派、内容的绘画一样,承载着政治、社会思想,也同样表达着或传统或新颖的主题。下面的章节将讨论明朝绘画最具代表性的两大新的发展:“骢马行春”与“五马图”。

  骢马指那种青白相杂的马。明朝的马画家创作了一系列根据骢马和传奇人物桓典的故事为主题的绘画。桓典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绰号,叫“骢马御史”。东汉末年,桓典在汉献帝治下官拜御史中丞,以其在宦官独揽朝政的氛围中刚正不阿的形象为人所知。桓典常常骑一匹骢马出行,了解其秉性的京城人常常互相提醒:“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行春这一意象代表了巡察后重生的希望,正如春天万物的复苏。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