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民俗文化 >

“吹牛皮”与“剥面皮”

时间:2021-01-04 09:29来源:未知 作者:莫金华
吹牛皮。常武方言中把吹牛皮用来比喻说大话,做根本做不到的事。为什么把说大话比作吹牛皮,而不说吹猪皮、吹羊皮呢?这要从牲畜屠宰中的吹气说起。

     吹牛皮。常武方言中把吹牛皮用来比喻说大话,做根本做不到的事。为什么把说大话比作吹牛皮,而不说吹猪皮、吹羊皮呢?这要从牲畜屠宰中的吹气说起。过去,农村大户人家过年都要杀猪宰羊,杀猪佬杀猪时有一道工序是不能少的,这就是吹气。他们把猪或羊放倒,一刀切断其主动脉放血杀死后,会在它们的后脚打个口子,从皮下往头部方向插进一根铁棒,到它们的身体里来回捣弄,使之形成气道。然后用嘴对着口子往里吹气,直吹到被宰的牲畜像皮球一样圆滚滚的,这时再把气道扎紧。猪杀死后要放进大缸里用开水烫(民间有“死猪不怕开水烫”之说),然后是刮猪毛。过去农家人养的猪大多皮上有皱褶,肚皮及腿弯处的毛很难刮干净。为了把屠宰后的猪身收拾干净,人们想到了“吹气”,这是乡里人朴实的智慧。经过吹气后猪身鼓鼓的,刮起猪毛来就很容易。刮干净的猪身挂在那里,白净光滑,表皮皱褶全无。当然,如要剥整张的猪皮、羊皮,吹气后皮肉分离,剥起皮来也容易得多。而牛就不同了,因为牛的身体庞大 ,牛皮厚实坚韧,皮下脂肪少,铁棒插不进,吹气吹不动。凭人力用嘴去吹牛皮,要有超乎寻常的肺活量,凡人没有!所以吹牛皮这事根本做不到。也有许多人尝试过,结果都以失败告终。所以,在屠宰这一行,有吹猪皮、吹羊皮的,没有吹牛皮的。有人自吹自擂,旁人会说:“你要真有本事,就去吹张牛皮试试!”正因为牛皮不能吹,有人编了个顺口溜:“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堆的……”

     剥面皮。常武方言中除了剥面皮,还有剥面孔、十剥面皮之说,意思就是丢脸,不要脸,或脸皮太厚,不知羞耻。十剥面皮,就是死不要脸。剥面皮这个词的产生,与三国时东吴的末代君主孙皓有关。孙皓(243—284)字元宗,幼名彭祖,又名皓宗。他是吴大帝孙权的孙子,吴国最后一个君主,一个亡国之君。孙皓在位之初,施行明政,颇得人心。后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残暴,更因常常剥人面皮、剜人眼睛的残忍而声名狼藉。280年,司马炎攻破建康,孙皓投降,几年后在洛阳去世。《三国志·吴志·孙皓传》载:孙皓残暴,“常剥人之面,凿人之眼。”《太平御览》引晋代《裴子(启)语林》曰:贾充(司马炎宠臣)问孙皓:“何以剥人之面?”皓曰:“憎其颜之厚也。”常武方言说的剥面皮,当然不是像孙皓那样真的去剥人面皮,而是讽刺厚颜无耻、不要脸面之人。也比喻使人出丑、难堪,丢掉面子。文/莫金华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