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苏轼欲在阳羡栽种柑橘三百本,且能嫁接果木,改良果品质地。 元丰七年(1084年)十月十九日,于扬州拟《乞常州居住表》未投进。又于翌年正月在泗州再拟《乞常州居住表》,未久,神宗皇帝于一月中旬接到此乞居常州折,当即发下允准苏轼居常州的诏命。 苏轼获准常州居住,万分激动,写下《满庭芳》词“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 三月五日神宗卒,在南都(今商丘)遵制服丧。五月六日于南都舟行,五月二十二日抵常。在常州邂逅黄州倅孟震,诨号“孟君子”。他家中有一泉,东坡名之曰:“君子泉也”。五月二十七日,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作诗三首。诗中表达相互间在黄州时的忧患、怀旧、忆情,并向他祝福之情。 五月末,苏东坡由常至阳羡,一心归耕为田舍翁。不久,贾耘老来常,告知起用登州事。六月,接到诰命:“苏轼复朝奉郎起知登州军州事……”他心怀忧畏,忆往事,六年贬放生涯,不堪回首。对刚刚定居阳羡的荆溪田园生活,十分留恋,临别作《蝶恋花》“云水萦回溪上路,叠叠青山,环绕溪东注……” 有几位溪叟私语:“底事区区,苦要为官去,樽酒不空田百亩,归来分取田中趣。” 东坡借溪叟的对话,对苦要为官去进行自嘲,又对荆溪山川风光的赞语和依恋。这时苏轼自1084年九月中旬到常州,往来于阳羡、扬州三地长达十个月之久。 七月下旬,由常州赴登州任。八月二十五日,据《墨庄漫录》卷四:余将赴文登过广陵而择老,移住石塔相送竹西亭下留诗为别。二十九日过广陵县北之邵伯埭,与了元(佛印)简。然后沿密州途并海行数日,于十月十五日抵达山东登州任所。 在登州任五日,作《登州海市》诗和《蓬莱阁记》。接诏命,以礼部郎中召回京都。 元祐四年(1089年),朝廷党争激烈,苏轼三上奏章,乞越得杭。四月末离京赴杭州。五月末抵达润州,闲居梦溪园的旧同事沈括迎接极恭,米芾亦居润,相见甚欢,并作诗相贺。六月中旬抵常州。又据《萼辉堂法帖》卷一:“轼已到毗陵,旦夕瞻晤。”由此简引两浙提刑杨杰,于六月二十一日会晤苏轼。 在杭州任刚满两年,于元祐六年(1091年)二月二十八日,敕已除臣翰林学士承旨左朝奉郎知制诰。苏轼呈状三次辞免未准,作罢。然取道湖、苏二州,三月二十八日到常州,与张弼(秉道)同游常州净土院,观牡丹赋诗,除此,还复题法华院亭醉诗。 元祐六年(1091)八月,以龙图阁学士知颍州,在颍州作《泛颍》诗与《乞修颍州西湖并疏沟渠状》。 元祐七年三月,由颍州接诏命:“以龙图阁学士充淮南东路兵马钤辖知扬州军州事”。离别时有送赵德麟诗一首: 二年阅三州,我老不自惜。 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 三月二十六日到达扬州,随接与任通判的门生晁补之展开民情调查,决定罢免搜刮民财的“扬州万花会”。 元祐七年八月癸酉(二十二日)接诏命:“以兵部尚书兼侍读。”八月底离扬州,经常州至阳羡,行荆溪道中,见邑令张堂。九月二日作记赠堂。记谓堂乃友人希元之子,有异才,不幸早逝。 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十三日,太后仙逝。苏轼为其作挽词,不忘恩典,深切哀悼:“至矣吾三后,功高汉已还。复推元祐冠,盖得永昭全。有作犹非圣,无私乃是天。侍臣谈道要,家法一孝传。” 苏轼主持完丧礼后,上疏乞知边难重镇的奏状。赵煦皇帝立即允准,诏令:“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苏轼充河北西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知定州军州事任。” (责任编辑:人文常州) |